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
A. | 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 B. | 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
C. | 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 | D. | 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
下表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存在合理逻辑关系的是()
材料 |
结论 |
|
A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俄国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 |
两国革命的性质相同 |
B |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简称“五一号召” |
揭开了筹建新中国和多党联合执政的序幕 |
C |
1953年12月,我国5.7亿人参加了基层选举,共选出基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5669144人 |
我国基层民主自治得到加强和扩大 |
D |
1982年,中共确立与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完善 |
“‘人民委员’(部长)命令将土地划分给农民,不给原主人任何赔偿;对银行国有化,在此过程中没收私人账户的存款;将工厂的控制权交给工人;并开始与德国谈判有关结束战争的条约问题。”上述举措实施的背景是()
A.巴黎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
B.英国爆发了宪章运动 |
C.俄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巴黎公社能够赶跑卖国的反动政府,但没能抵抗住被赶跑政府的反攻。其根本原因是()
A.巴黎公社革命的措施存在着重大缺陷 |
B.无产阶级缺乏经验,无法取得胜利 |
C.当时不具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 |
D.工业革命进程受阻,经济发展缓慢 |
“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这种描述最有可能是( )
A.空想社会主义 | B.科学社会主义 |
C.进化理论 | D.启蒙思想 |
“在长达四年多的斗争和妥协中, 到处充满了妥协的痕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均得到了某种照顾。也许,这才使这部结构上残缺不全、内容上反民主的宪法得以长命的原因之一。”材料中横线部分应填上的是()
A.法国1875年宪法 | B.美国1787年宪法 |
C.英国《权利法案》 | D.德意志帝国宪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