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 B. |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
| C. |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 D. | 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记载:“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材料本质上说明了
| A.军机处仅负责传达诏令 | B.军机处的权力高于内阁 |
| C.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 | D.军机处行使了丞相职责 |
《明律·大诰》中规定,凡害民官吏,允许良民将其“绑缚京治罪”……“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此规定
| A.表明皇权专制空前加强 | B.旨在根除地方割据隐患 |
| C.说明明代监察体系完备 | D.有利于遏制官员的腐败 |
明朝杜绝了历史上时常可见的皇室与大臣政治联姻的现象。其原因是
| A.不愿破坏等级秩序 | B.有损皇帝权威 |
| C.为了提高皇族地位 | D.防止外戚专权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道:某一制度之创立,决不是凭空忽然地创立,它必有渊源,早在此项制度创立之先,已有此项制度之前身,渐渐地在创立。下列古代政治制度(机构)的对应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是
| A.宗法制——郡县制 | B.三省六部制——军机处 |
| C.政事堂——内阁 | D.察举制——科举制 |
有人在评价元朝行省制度时说:“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这反映出元朝行省制度
| A.没有加强中央集权 | B.使地方拥有较大的独立性 |
| C.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 D.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