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②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③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④(朝鲜国)向中国所修贡献典礼,嗣后全行废绝。
以上条款引自中国近代四个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先后排序为
A. | ①②③④ | B. | ②④③① | C. | ②③④① | D. | ③④②① |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是中国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其中的“驱除鞑虏”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 )
A.发展资本主义 | B.推翻专制统治 | C.建立民主政治 | D.实现民族独立 |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 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 |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入到制度的层面 |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风云激荡的百年中国,康有为曾被指“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陈独秀则宣称“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两者反映的共同问题是( )
A.儒家学说已不再适应时代的需求 |
B.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
C.儒家学说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
D.儒家学说已成为维新变法的有利工具 |
某书云:中国的“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作者旨在说明中国的三大发明()
A.对西方科技产生了爆炸性影响 |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的变革 |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 |
D.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