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
他们不可以被买卖,但他们仍旧是不自由的,没有主人的同意不能离开土地,如果变更给新主人,他们也随之被转让。他们有权耕作自己的数英亩土地,作为其一生劳作的回报,他们每星期要在主人的辖地上劳作数日,还得修缮主人的道路、桥梁和围墙。当他们结婚、继承父辈的田产或使用当地的磨坊时,要向主人纳税,到了圣诞节和复活节,也得付些钱款。他们用粮食、水果、蜂蜜、鸡蛋、家禽等实物按比例支付一年的收成。在和平无事的安宁岁月里,他们常常经营市集。
问题:
(1)材料中的"他们"是指哪一种人?说明判断的理由。
(2)结合材料概括"他们"所处时代的经济形态特征。
城市的发展尤如一本书,每一页都记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景德镇素以手工业发达而著称。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瓷器生产分为和土、澄泥、造坯、过刮、汶水、打圈、过釉、入匣、满窑等工序,“共计一环工方,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万历年间(1573~1620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
伴随着18世纪欧洲经济的发展,近代城市也随之发展起来。
材料二: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一个瘟疫肆虐的乡下小镇演变成工业重地。18世纪60年代,第一家棉纺厂创立,第一条运河开工兴建。1776年运河延至利物浦海港,开通远海,1830年史蒂芬孙修建从曼彻斯特到利物浦的铁路,这是第一条完全用机车牵引的铁路。该城的棉纺厂在1802年有52家,1809年64家,到1830年达到99家。当时的棉都曼彻斯特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从此曼彻斯特及整个世界的面貌改观。
——摘编自《曼彻斯特科学博物馆说明》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东京社会风貌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新政府实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的政策,动员国人学西方。很快,西方的现代科学技术、政治经济制度、思想观念连同生活习俗纷纷传入。政府制定了行为规范条例,通过天皇“垂范”和媒体的宣传倡导,要求普通百姓的衣、食、住、行逐渐“欧化”。……随后,政府颁布法令,废除武士特有的象征身份等级的发型和佩刀特权,即宣布“断发脱刀”。1883年在东京银座大街建成英式建筑“鹿鸣馆”,馆内有18个西洋式活动厅,用于招待西人和本国达官贵人,举办的所有社交活动均按西方仪式。欧式砖瓦建筑不断兴建,瓦斯路灯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时期,画家放弃了自己民族风格,民族音乐让位于贝多芬、瓦格纳,连日常生活方式也会全盘学西人。人们争穿洋服,食牛肉,以为时髦;官员着礼服,佩绶带,俨然洋人。一时间,“欧化”铺天盖地。福泽谕吉描绘当时的情景,称欧美文明“如火燎原,旧文明一扫殆尽”。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1980年8月,深圳经济特区正式建立,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深圳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广大干部群众以蓬勃的进取精神和创新实践,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曼彻斯特发展成为近代城市的因素。
(3)结合材料三中日本东京所发生的变化,指出日本“新政府”推行的相关政策,并对这一政策进行评价。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深圳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重要贡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材料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二五计划”期间的主题词是“大跃进”,但事实并没有“跃进”,而是出现了图所示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请客观概括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并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材料一中,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能够反映我们哪些认识上的进步?
(3)依据材料概况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采、利用石油的国家之一。
改编自《中国古代对石油的开发与利用》
材料二 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由广州起航经澳门为中转港的七条国际贸易航线
——据黄启臣《中国在贸易全球化中的主导地位》
材料三 世界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1750一1900)
——据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一书中引用贝罗克的计算数据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石油主要用于哪些方面?并谈谈你对我国古代石油开采与利用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1750—1900年间英、美、中三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份额变化的趋势。
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材料一: 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连绵不断的山岭沟壑将陆地隔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洋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港湾众多,绿岛相连……独特的自然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希腊的历史和文化。耕地缺乏和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而冬季多雨、夏季干热的地中海气候有利于葡萄和橄榄的生长。为了维持生计,希腊人通过海外贸易出口葡萄酒、橄榄油、陶器等物品以换回粮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有利于哪种经济形式出现?这种经济形式对希腊政治有什么影响?
(2)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都城没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及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达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举,不分上下也;英之下议绅由民举,而上议绅则由世爵,然权归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3)简要分析这些官员为什么要探索西方政治制度?上述两种说法哪一种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说明理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下面是反映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的两幅图片:
材料二 最近,浙江省永康市的荆山夏村一些村民向“新华视点”记者投诉,被永康市列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的荆山夏村,不顾村民们反对,拆迁旧屋占用良田,统一建造村民别墅工程。首批已封顶但尚未完工的111幢别墅群,耗资8 000多万元,因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成了烂尾楼。
──新华社杭州2006年5月16日电
材料三 2008年10月12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圆满闭幕。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这次全会的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是党的十七大代表中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剖分基层同志和研究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部分专家、学者也应邀列席了会议。
──新华社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次运动?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3分)
(2)通过材料二,指出当前新农村建设应注意克服哪些问题?(3分)
(3)结合材料三,你认为当前新农村的建设应注意解决好哪些与农民和农村切实相关的问题?(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