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将若干只刚孵化的小鸭分成甲、乙、丙三组,甲、乙两组与母鸭隔离,给甲组展示一可移动的大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给乙组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同时也放母鸭叫的录音;丙组仍与母鸭同处。实验持续若干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组在本实验中均可称为实验组 |
| B.乙组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但不会发出猫叫声 |
| C.由于本能,甲组将尾随气球而移动 |
| D.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研究鸭后天性行为形成的原因 |
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 A |
B |
C |
D |
|
| 供体 |
质粒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大肠杆菌等 |
| 手术刀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 缝合针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
| 载体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质粒 |
质粒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 受体 |
大肠杆菌等 |
大肠杆菌等 |
大肠杆菌等 |
质粒 |
基因工程中,须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Ⅰ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Ⅱ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 A.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
| B.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
| C.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
| D.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
一环状DNA分子,设其长度为1。限制性内切酶A在其上的切点位于0.0处;限制性内切酶B在其上的切点位于0.3处;限制性内切酶C的切点未知。但C单独切或与A或B同时切的结果如下表,请确定C在该环形DNA分子的切点应位于图中的( )
| A.0.2和0.4处 | B.0.4和0.6处 |
| C.0.5和0.7处 | D.0.6和0.9处 |
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DNA分子上有3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该线性DNA分子在3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产生a、b、c、d四种不同长度的DNA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DNA分子,若在每个DNA分子上至少有1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DNA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DNA片段种类数是( )
| A.3 | B.4 | C.9 | D.12 |
质粒是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载体,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粒在宿主细胞内都要整合到染色体DNA上 |
| B.质粒是独立于细菌拟核DNA之外的小型细胞器 |
| C.基因工程操作中的质粒一般都是经过人工改造的 |
| D.质粒上碱基之间数量存在A+G=U+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