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杂化轨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杂化轨道可用于形成σ键、π键或用于容纳未参与成键的孤电子对 |
B.分子中中心原子通过sp3杂化轨道成键时,该分子不一定为正四面体结构 |
C.杂化前后的轨道数不变,但轨道的形状发生了改变 |
D.sp3、sp2、sp杂化轨道的夹角分别为109°28′、120°、180° |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X(g)+bY(g)cZ(g)+dW(g)反应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气体压缩到原来的1/2体积,当再次达到平衡时,W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B.a + b > c + d |
C.Z的体积分数减小 | D.X的转化率下降 |
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之。
c(H2)(mol·L-1) |
c(Cl2)(mol·L-1) |
v(mol·L-1·s-1) |
1.0 |
1.0 |
1.0K |
2.0 |
1.0 |
2.0K |
2.0 |
4.0 |
4.0K |
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
A.m=1,n=1 B.m=,n=
C.m=
,n=1 D.m=1,n=
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离子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又知M2+离子的氧化性强于Y2+离子。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A.X>Z>Y>M | B.X>Y>Z>M | C.M>Z>X>Y | D.X>Z>M>Y |
在0.l mol·L-1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升温,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的pH值不变 |
B.加水,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C.滴加少量0.l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 |
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
为了除去ZnCl2酸性溶液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使溶液的pH升高,过滤后再向溶液中加入适量盐酸,这种试剂是
A.NH3•H2O | B.K2CO3 | C.KOH | D.ZnCO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