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界晚期德国的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
A. | 皇权与贵族结盟掌握政权 | B. | 国家分裂阻碍政治民主化 |
C. | 经济发展消解政治改革诉求 | D. | 对外战争影响国内民主进程 |
1955年,亚非地区29个国家的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的误解,周恩来鲜明地提出
A.一边倒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C.另起炉灶 | D.求同存异 |
美国历史学家鲁滨逊说:“我们所有关于过去事情和情况的信息必须来源于某种证据,这种证据称为史料。”,“然而我们当中流行的历史知识不是来自第一手史料……而是来自教科书的阅读、百科全书、故事、戏剧和杂志上的文章。通行的手册和文章一般由对原始史料不知道或知之甚少的人写的。因此它们甚至即使依据最好的第二手的叙述,那至少也是第三手史料。”材料中鲁滨逊的观点是
A.强调历史研究要重视史料 | B.第二手史料是可信的 |
C.原始史料是不可信的 | D.流行的历史知识是可信的 |
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表中出现的变化和影响,主要是
A.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 |
B.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
C.“新经济”的出现,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 |
D.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
19世纪90年代,德国工人的开支,要用25%缴房租,用25~30%吃饭之外,还有45~50%的节余。法国工人工资比第二帝国时期工资提高了70%。在1896年后,工人基本上都制作了节日礼服,也常到咖啡馆和舞厅去消费了。这表明德法两国
A.逐渐消除阶级差别 | B.人们生活得到改善 |
C.在向福利国家发展 | D.工人阶级进步性消失 |
17、l8世纪欧洲文艺复兴向启蒙运动转变的实质是
A.人文主义到理性主义的转变 | B.文学艺术到哲学科学的转变 |
C.农耕经济到工业经济的转变 | D.人文精神复兴到定型的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