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县设六十议灵,是谓县议员;府设六十议员,是谓府议员;省设六十议员,是谓省议员。县议员于秀才中选择其人,公举者平民主之……府议员于举人中选择其人,公举者秀才主之……省议员于进士中选择其人,公举者举人……公举法:凡男子二十岁以上,除喑哑盲聋以及残疾者外,其人能读书明理者.则于以公举之权……兴革之事,官有所欲为,则谋之于议员,议员有所欲为,亦谋之于官,甘以叙议之法为之,官与议员意合,然后定其从违也。从违既定,乃由县详府;府议员意合,则由县详省;省议员意合,则详于君;君意合,则书名颁行;意不合,则令其再议。若事有不能衷于一是者,则视议员中可之者否之者之人数多寡,而以人多者为是,所谓从众也。推之,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出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议先询诸庶民,是真为政者矣。
--何启、胡礼垣:《新政论议》(1895年)
(1)概括指出材料中民主设计方案的主要原则。(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方案在中国近代民主进程中的意义。(5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1932年《罗斯福就职演说词》
材料二:2008年9月,曲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呈恶化趋势。11月14日,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讲时,表示为重塑世界金融体系,全球可能需要回归至最初的布雷顿森林体系,需要“重返纪律”、,现在金融市场比任何时候都需要纪律约束。20国金融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和美国总统布什也认为应该建立一种类似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新秩序。
——《新华网》
材料三: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01版)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于哪一年?当时美国的企图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概括特里谢希望重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目的。与20世纪30年代相比,当前世界各国面对金融危机,强调加强国际合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第一次工业革命最先发生在英国,其市场和劳动力条件分别是通过什么途径获得的?
(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哪两个国家扮演了重要角色?
(3)两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新的时代,分别是什么?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较,其突出特点是什么?
(5)请分别扼要说明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市场发展的影响。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西欧北美近代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化是一个曲折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
社会经济发展 |
政治制度演进 |
|
17世纪和18世纪 |
西欧北美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兴起,工场手工业蓬勃发展,工业革命产生。 |
|
19世纪 |
英国实行议会改革,法国民主共和制确立,德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
材料二晚清一些官员注意探究西方的政治制度。早期维新派郑观应写道:“泰西各国却设有上、下议政院。上院以国之宗室、勋戚厦各大员当之,以其近于君也。下院以绅耆士商,才优望重者充之,以其迩于民也。凡有国事,先令下院议定,详迭之上院,上院议定,奏闻国主。” 参与过百日维新的张荫桓说:“欧墨(美)各国均设议院而章程不同,美之议绅(议员)均由民于下议院,则政仍民主之也。”
材料三 (右图)农民们正慎重地投豆选举自己信得过的干部。
材料四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依据所学知识,完成材料一表格的填写。(答案填在表中)
(2)依据材料二,简要分析两种说法哪一道更准确地反映了西方的议会制度?并说明理由。
(3)依据材料三、四,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交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一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后……在选民资格方面,城市居民年收入房租或年交纳房租10镑以上者有选举权;农村中年收入10镑以上的土地所有者和年收入50镑以上的租地经营者享有选举权。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材料三 19世纪中期美国妇女为选举权上街请愿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在“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1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的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的理由。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存在哪些不足?
(3)根据材料四,概括说明l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内所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带来的有利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变革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意大利神学家阿奎那认为:“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治理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认为:“(国王)可以任意处置他的臣民:或加提升、或加贬斥;或生、或杀;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对他们进行审判,除上帝之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材料二美国《独立宣言》声称:“我们认为以下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得以建立于人类之中,而且必须被社统治者同意,才能获得其正当权力。”
材料三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益上面才显示出社会上的差别。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三条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寄托于国民。第六条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除德行和才能上的差别不得有其他差别。第十七条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人权宣言》
材料四袁世凯称帝时宣称:“民国之主权,本于国民之全体。既经国民代表大会全体表决改用君主立宪,本大总统自无讨论之余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分析阿奎那和詹姆士一世观点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独立宣言》认为主权归属于谁?这段材料体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哪些重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颁布《人权宣言》的经济原因,并推断《人权宣言》批判的对象。
(4)根据材料四,分析指出袁世凯称帝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这一理论最早体现在近代中国的哪部宪法?从袁世凯的这种言论中你能获取什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