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究茉莉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离体培养的成熟胡杨细胞质壁分离的影响,将细胞分别移到不同的培养液中继续培养3天,结果如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
培养液中另添加的成分 |
结果 |
|
NaCl |
茉莉酸 |
||
① |
+ |
- |
部分细胞质壁分离 |
②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③ |
- |
- |
细胞正常,无质壁分离 |
注:"+"表示有添加,添加后浓度为-1,茉莉酸浓度为10--1;"-"表示无添加。
胡杨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和失水
质壁分离的胡杨细胞液泡体积变小
为自变量,茉莉酸为因变量
茉莉酸对引起的胡杨细胞质壁分离有抑制作用
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从B液中可提取得到红细胞 |
B.人体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 |
C.图中CO2浓度最高的是3中的液体 |
D.1结构和2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相同 |
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成分的归类,错误的是()
A.细胞代谢废物类:尿素、二氧化碳等 |
B.有机大分子类:血浆蛋白、呼吸酶等 |
C.免疫物质类:抗体、淋巴因子等 |
D.营养小分子类:葡萄糖、氨基酸等 |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
B.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
C.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沉淀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
D.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
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代的雄果蝇中约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rY
B.F1代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16
C.亲本产生的配子中含Xr的配子占1/2
D.白眼残翅雌果蝇能形成bbXrXr类型的次级卵母细胞
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C.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
D.由愈伤组织形成完整植株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