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将江苏某地当年收获的小麦秸秆剪成小段,于 7 月20日开始分别进行露天堆放、水泡和土埋 3 种方式的处理,3 次重复,每隔 15 天检测一次秸秆腐解残留量,结果见下图。 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 秸秆还田后翻耕土埋应是利用秸秆的合理方法
B. 土壤中的空气和水分条件有利于多种微生物对秸秆的分解
C. 如果将处理开始时间提早 30 天,则 3 条曲线的位置将呈现上移趋势
D. 从堆放、水泡 2 条曲线可以推测好氧性微生物分解能力高于厌氧性微生物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探究将有油渍、汗渍、血渍的衣物洗净的办法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为了确定某种矿质元素是否是植物的必需元素,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检测正常叶片中该矿质元素的含量
B. 分析根系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
C. 分析环境条件对该矿质元素的吸收的影响
D. 观察含全部营养的培养液中去掉该矿质元素前、后植株生长发育状况

有关神经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脊髓、脑干属于中枢神经系统

B.

位于大脑皮层的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

C.

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D.

高级神经中枢和低级神经中枢对躯体运动都有调节作用

下列有关真核细胞 DNA 复制和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两种过程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B.

两种过程都有酶参与反应

C.

两种过程都以脱氧核糖核苷酸为原料

D.

两种过程都以 DNA 为模板

其中任意一种酶的缺失均能导致该酶因缺少化合物丁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化合物甲化合物乙 化合物丙化合物丁
现有三种营养缺陷型突变体,在添加不同化合物的基本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下表:

添加物突变体
突变体a(酶A缺陷)
突变体b(酶B缺陷)
突变体c(酶C缺陷)
化合物乙
不生长
不生长
生 长
化合物丙
不生长
生 长
生 长

由上可知:酶A、B、C在该反应链中的作用顺序依次是(

A.

A 、酶 B 、酶 C

B.

A 、酶 C 、酶 B

C.

B 、酶 C 、酶 A

D.

C 、酶 B 、酶 A

关于动物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血浆渗透压与蛋白质含量有关,与无机离子含量无关

B.

Na+K+ H 2 C O 3 /NaHC O 3 是维持细胞外液 PH 稳定的缓冲物质

C.

细胞内、外的 Na+K+ 分布不平衡状态是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的

D.

运动后 Na+K+ 排出体外较多,但机体的内环境仍维持相对稳定状态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