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底列宁多次发表谈话,表达了苏俄希望同各国人民和平共处共存的原则立场,列宁提出这种政策的主要着眼点是
| A.苏俄需要时间巩固革命政权 | B.苏俄急切希望获得各国承认 |
| C.苏俄需要和平环境恢复经济 | D.苏俄难以击退外国武装干涉 |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
| 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 | 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 |
| 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 | D.美元逐渐升值 |
在苏联,1928年1公担稞麦可分别交换35米印花布、75公斤砂糖,到1952年只能分别交换1.5米印花布、0.9公斤砂糖;1953年,谷物的义务交售价格仅为成本的10%,牛肉价格为成本的5%,猪肉价格为成本的6%。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的苏联
|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 | B.农产品过剩造成价格下滑 |
| 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 | D.工业化牺牲了农民的利益 |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
| 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 | 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 |
| 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 | 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 |
下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
| A.英国 | B.俄国 | C.美国 | D.法国 |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
|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