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舰载飞机在"辽宁舰"上成功着舰后,某课外活动小组以舰载飞机利用阻拦索着舰的力学问题很感兴趣。他们找来了木板、钢球、铁钉、橡皮条以及墨水,制作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准备定量研究钢球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与被阻拦前速率的关系。要达到实验目的,需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是钢球由静止释放时的和在橡皮条阻拦下前进的距离,还必须增加的一种实验器材是。忽略钢球所受的摩擦力和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已知,根据定律(定理),可得到钢球被阻拦前的速率。

(2)某同学对有故障的电热毯进行探究。图1是电热毯的电路示意图,其中电热线和导线通过金属接线片连接。图2为测试电路实物图,、为测试表笔,电压表内阻很大,可视为理想电表。

①请在答题卡虚线框内画出与图2对应的电路图。
②断开,用上述测试电路在1和1′之间检测得知电热线无故障,然后测得电热线的曲线如图3所示。已知电热线材料的电阻率为2.8×10-7,电热线的直径为0.200。可求得此电热线的电阻为,总长度为。(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为了进一步检查故障,该同学闭合开关和,用表笔和分别对题(2)图1中所示的各点进行测试,部分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测试结果可判断出电路有断路,位置在之间(在"1和2"、"1′和2′"、"2和3"、"2′和3′"中选填一项)。

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垂直直线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t=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时,1质点到达最上方,5质点开始向上运动,问:
(1)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是否运动、运动方向)如何?
(2)t=
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3)t=T时,质点8、12、16的运动状态如何?
在LC振荡电路中,如已知电容C,并测得电路的固有振荡周期为T,即可求得电感L.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多次改变C值并测得相应的T值.现将测得的六组数据标示在以C为横坐标,以T2为纵坐标的坐标纸上,即图中用“×”表示的点,如图所示.
(1)T、L、C的关系为________.
(2)根据图中给出的数据点作出T2与C的关系图线.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 A.温度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 |
| B.分子数和温度相同的物体不一定有相同的内能 |
| C.第二类永动机不可能制成的原因是其违背了能量守恒定律 |
| D.热量能够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
(2)如图甲所示,一导热性能良好、内壁光滑的汽缸水平放置,横截面积S=2×10-3 m2、质量m=4 kg,厚度不计的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封闭了一部分气体,此时活塞与汽缸底部之间的距离为24 cm,在活塞的右侧12 cm处有一对与汽缸固定连接的卡环,气体的温度为300 K,大气压强p0=1.0×105 Pa.现将汽缸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取g=10 m/s2.求:
①活塞达到卡环时的温度;
②加热到675 K时封闭气体的压强.
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依次经过状态B、C和D后再回到状态A.其中,A→B和C→D为等温过程,B→C和D→A为绝热过程(气体与外界无热量交换).这就是著名的“卡诺循环”.
(1)该循环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A→B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功
B.B→C过程中,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
C.C→D过程中,单位时间内碰撞单位面积器壁的分子数增多
D.D→A过程中,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不发生变化
(2)该循环过程中,内能减小的过程是________(选填“A→B”“B→C”“C→D”或“D→A”).若气体在A→B过程中吸收63 kJ的热量,在C→D过程中放出38 kJ的热量,则气体完成一次循环对外做的功为________kJ.
(3)若该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为1 mol,气体在A状态时的体积为10 L,在B状态时压强为A状态时的
.求气体在B状态时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1023 mol-1,计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已知某物质的摩尔质量为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该种物质的分子体积为V0=![]() |
| B.布朗运动是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
| C.分子质量不同的两种气体温度相同,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一定相同 |
| D.两个分子间距增大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减小 |
(2)如图所示,两端开口的U形玻璃管两边粗细不同,粗管横截面积是细管的2倍.管中装入水银,两管中水银面与管口距离均为12 cm,大气压强为p0=75 cmHg.现将粗管管口封闭,然后将细管管口用一活塞封闭并将活塞缓慢推入管中,直至两管中水银面高度差达6 cm为止,求活塞下移的距离(假设环境温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