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在图书馆翻阅有关孝文帝改革的古籍时,看到一句话:“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小李觉得这应该是改革前的北魏社会状况。请问,孝文帝改革中改变了这一状况的措施有( )
①均田制 ②三长制 ③整顿吏治 ④改穿汉服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西方古典作品《阿提卡之夜》记载,“一个审判官或仲裁官,受命于出庭辩论时[审讯案件],而他们被揭穿在[这个]案件中接受金钱贿赂”,依据《十二铜表法》第三条应被处以死刑。由此判断,制定这一法律条文的目的是
A.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B.充分保护平民权益 |
C.确保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D.限制贵族滥用权力 |
《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债务人对所欠债务的偿还“有30天的法定宽限期”。这一条款实质
A.维护借贷双方的平等权利 | B.保护罗马公民的利益 |
C.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 D.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
考古学家对古罗马的一处遗址发掘后发现,居民住宅的墙上有许多涂写上去的标语,如“马格尼乌斯支持库斯皮乌斯·潘萨竞选执政官”,“谁若是反对昆提乌斯,谁就是头蠢驴”,“所有的小偷都强烈要求你们选举瓦提亚为执政官”。这说明该处遗址属于罗马
A.君主制时期 | B.共和国时期 | C.屋大维在位时期 | D.罗马帝国时期 |
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的一项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一切神明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根据这项规定,有些人遭到陪审法庭的审判。这表明
A.雅典公民权利神圣不可侵犯 | B.雅典公民只尊奉神明的意志 |
C.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言论自由 | D.伯利克里排斥“持不同见解者” |
下面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 | 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 | 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