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这样预测时局:“……自那时(注:指1815年)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造成俄国“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是
A.遭受西欧国家的侵略 | B.俄国农奴制的阻碍 |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 D.机器工业极其落后 |
1952年12月以后,北京等一些城市陆续出现蔬菜供应困难。对此,陈云指出:“蔬菜和其他副食品的供应问题,其意义绝不在建设工厂之下,应该放在与建设工厂同等重要的地位”。这主要强调了( )
A. |
调整城乡关系的艰巨性 |
B. |
优化产业结构的必要性 |
C. |
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性 |
D. |
缓解粮食短缺的紧迫性 |
1939年6月,中共中央要求各地“除积极加紧生产以谋自给外”,各机关部队和所有公营企业的收支“不得于未报解中财经部以前,自行开支”,并“想各种办法节省”。此举旨在( )
A. |
促进军民团结 |
B. |
完善财经制度 |
C. |
巩固苏区政权 |
D. |
坚持长期抗战 |
1914年9月,北京政府颁布《商会法》,规定商会对各级地方官厅行文一律用“呈”“禀”,地方官厅对商会则用“令”“批”。该法一经颁布就遭到商界人士的强烈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
A. |
文言文与白话文使用的矛盾 |
B. |
愚昧观念与科学思想的斗争 |
C. |
改良思想与革命理念的碰撞 |
D. |
专制思想与民主观念的冲突 |
1842年,清廷拟照英军兵船式样造新船,“并以船炮图说,饬江苏、福建、浙江三省督抚详勘”。浙江巡抚认为现有旧船“虽不能争胜于外洋,尚可牵制于内港”,“与其务高大之名”,不若造“适用之船”,其他督抚亦有相似意见。道光皇帝遂决定“暂缓办理”。这反映出( )
A. |
因循守旧思想阻碍革新 |
B. |
中央与地方矛盾尖锐 |
C. |
中体西用思想影响广泛 |
D. |
清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
1749年,乾隆皇帝谕曰:“蒙古、汉人,同属臣民,如有书写之处,应称‘蒙古’‘内地’,不得以‘蒙’‘汉’字面混行填写,已屡经降旨。今马灵阿奏折,犹以‘夷’‘汉’二字分别名色,可见伊等全未留心。”此谕意在( )
A. |
加强中央集权 |
B. |
维护国家一统 |
C. |
调整民族关系 |
D. |
规范文书体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