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回答题。下列关于自然景观的叙述,属于④区: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 B.降水稀少,沙漠众多 |
C.河网密布,水运发达 | D.地势坦荡,土壤肥沃 |
制约③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条件 | B.地形条件 |
C.光照条件 | D.水源条件 |
有关图中①、②区域分界线地理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 | B.一月0℃等温线 |
C.内外流域的分界线 | D.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 |
我国南水北调方案中涉及的某水源地总面积约94700km²,表1为该地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下图示意该区域部分土地覆盖类型的地形构成。
表1 部分土地覆盖类型面积构成
类型 |
箭竹及灌丛 |
阔叶林 |
旱地 |
水田 |
石砾地、裸地 |
高山灌丛草甸 |
比重(%) |
28.90 |
25.30 |
10.40 |
3.10 |
5.70 |
9.在该水源地内
A.阴坡坡度大于阳坡坡度 | B.平均海拔水田低于旱地 |
C.石砾地、裸地多分布在山坡上 | D.河谷中阔叶林面积最小 |
图中山地年降水量:
A.随海拔升高而递减
B.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
C.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
D.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
5.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④
D.③和④
图2中甲地年降水量约为1000 mm,乙地年降水量约为500 mm。图3示意四地气温年内变化。据此完成10~12题。
10.造成甲、乙两地降水量差异显著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 D.洋流
11.图3中与甲地气温年内变化相符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2.乙地位于亚热带的
A.常绿阔叶林带 B.草原带 C.常绿硬叶林带 D.荒漠带
当M地月平均气压为全年最高的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A.巴西高原处于干季 | B.尼罗河进入丰水期 |
C.美国大平原麦收正忙 | D.我国东北地区寒冷干燥 |
M、N、P、Q四地中,阴雨天气最有可能出现在
A.M地 | B.N地 | C.P地 | D.Q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