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过程却滋生着动乱。”“如果一个国家出现动乱,那并非因为他们贫穷,而是因为他们想致富。”此为著名的“亨廷顿悖论”。我国要走出这一悖论,从政治体制改革的角度看必须( )
①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化选举和监督机制
②建立一个强硬的政府,规范责任和决策机制
③完善党的领导方式,科学执政,依法行政
④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热情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有13亿人口,多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很大的问题;多么大的经济总量除以13亿,都会变成很小的数目。这个“乘除法”表明( )
| A.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
| B.有了量变就有质变 |
| C.中国的改革、发展必须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 |
| D.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漫画《伪伯乐》中某领导的做法( )
①属于形式主义,本质上是唯心主义的
②是一种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工作作风
③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④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预测事物的变化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大灾发生后,与生命救助同等重要的是精神安抚和心理援助。这就告诉我们( )
| A.精神决定物质 |
| B.要重视精神的力量 |
| C.物质决定意识 |
| D.精神是第一位的 |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自然中之物,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这番话体现了( )
| A.物质与意识不可分离 |
| B.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 |
| C.意识可以脱离物质而存在 |
| D.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想知道孔子究竟长得什么样子,但孔子的真实形象却无从准确考证,于是后人根据历史上的记栽加以揣摩,画出了一些不尽相同的孔子像。2006年9月23 日,中国孔子基金会正式推出"孔子标准像",这引起了各界很大的反响和争议。回答下题。
面对公布的"孔子标准像".有人说像,有人说不像。这表明()
①人们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具有主观特性
②人们认识对象的过程就是创造对象的过程
③"孔子标准像"的像与不像并无客观根据
④"孔子标准像"是一种有一定历史根据的艺术再现
| A. | ①② | B. | ③④ | C. | ①④ | D. | 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