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某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再加入铜粉,共热,铜粉溶解且有红棕色气体产生,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O3- |
B.浓硝酸在光照条件下变黄,说明浓硝酸不稳定,有有色产物生成且能溶于浓硝酸 |
C.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加热能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说明原溶液中含有NH4+ |
D.在KI淀粉溶液中通入氯气,溶液变蓝,说明氯气能与淀粉发生显色反应 |
向FeI2、FeBr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适量氯气,溶液中某些离子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Fe2++Br2=2Fe3++2Br-;2Fe3++2I-=2Fe2++I2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线段BD表示Fe3+物质的量的变化 |
B.原混合溶液中FeBr2的物质的量为6mol |
C.当通入2molCl2时,溶液中已发生的离子反应可表示为:2Fe2++2I-+2Cl2=2Fe3++I2+4Cl- |
D.原溶液中:n(Fe2+):n(I-):n(Br-)=2:1:3 |
下列四种情况不能用右图图像表示的是
A.N2(g)+3H2(g)![]() |
B.CH4(g)+H2O(g)![]() △H的关系 |
C.FeCl3+3KSCN![]() |
D.H2(g)+I2(g)![]() |
1 L某溶液中含有的离子如下表:
离子 |
Cu2+ |
Al3+ |
NO3— |
Cl— |
物质![]() |
1 |
1 |
a |
1 |
用惰性电极电解该溶液,当电路中有3 mol通过时(忽略电解时溶液体积的变化及电极产物可能存在的溶解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后溶液的pH="14" | B.a=3 |
C.阳极生成1.5 mol气体 | D.电解这段时间后,阴极滴加酚酞会变红 |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2010年2月公布了一份草拟的评估报告,指出塑料奶瓶和婴儿奶粉罐普遍存在的化学物质双酚A(如图),并不会对婴儿或成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关于双酚A的下列说法相对正确的是
A.该化合物属于芳香烃 | B.可用浓溴水定量测定双酚A |
C.双酚A能使溴水褪色,但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 |
D.该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24O2 |
在三个温度相同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Ne、空气、三种元素组成的最常见的有毒气体(A)三种气体,当它们的密度相同时,这三种气体的压强(P)从大到小为
A.p(Ne)>p(空气)>p(A) B.p(空气)>p(A)>p(Ne)
C.p(A)>p(Ne)>p(空气) D.p(空气)>p(Ne)>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