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对于此诗的正确理解是( )
| A.东汉察举制度的流弊,推荐出来的文人及武将多不适任 |
| B.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考上秀才的寒门子弟才识多平庸 |
| C.宋代科举取士的结果,导致重文轻武,武将多怯于外侮 |
| D.明代八股取士的遗毒,造成文人品性不端武人不胜战争 |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 B.程颢 | C.朱熹 | D.王阳明 |
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
| A.①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贞观政要》里记载了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抑情损欲,克己自励耳。”唐太宗的治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 A.儒家、法家 | B.儒家、道家 |
| C.墨家、儒家 | D.法家、道家 |
古代治国讲“帝道”(尧舜禹汤治理之道)、“王道”(德政)、 “霸道”(法家)。融合此“三道”思想且被当朝统治者采用的是
| A.孟子的民本思想 | B.荀子的政治思想 |
| C.董仲舒的新儒学 | D.二程朱熹的理学 |
韩非子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法家学说 | B.道家学说 | C.儒家学说 | D.墨家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