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曾应林则徐之请编撰关于世界地理、历史及西方政教国情的《海国图志》,魏源在书中最向往某国的政治制度。提及这个国家“二十七部(州)公举一大总统摄之,匪惟不世及,且不四载即受代,一变古今官家(皇帝)之局,而人心翕然。”魏源最向往的是哪一国的制度( )
A.英国 | B.美国 | C.日本 | D.德国 |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 |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
B. |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
C. |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
D. |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 |
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
B. |
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C. |
削弱六部的权限 |
D. |
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
A. |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
B. |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
C. |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
D. |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
B. |
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
C. |
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
D. |
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
A. |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
B. |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
C. |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
D. |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