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
A.政权发生更替 | B.社会形态转变 | C.国力对比变化 | D.文化途径迥异 |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抵抗周部落进攻 | 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 |
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 | 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 |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 | 《共同纲领》封面 | B. |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 |
C. |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 D. |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
北宋时期,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出现了新现象。这里的“新”主要是指()
A.临淄、邯郸成为繁华的商业城市 | B.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
C.实行了封闭式的坊市管理制度 | D.在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手工工场 |
明清时代,大量以记叙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形式的长篇和短篇白话小说蓬勃兴起并取得了长足发展。下列情况在清代作品中可能有所反映的有()
①家里墙上挂着一幅《清明上河图》摹本②李员外查找《天工开物》记载,花耧机能生产龙袍,品种多达二三十个③皖南地区有许多农家院里挂着一嘟噜一嘟噜的玉米④有人开的票号倒闭了
A.①③④ | B.①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