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完成1~3题。

1.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之后,天下 争 于 战 国 贵 诈力 而 贱 仁 义 先 富 有 而 后 推 让 故 庶 人 之 富 者 或 累 巨 万 而 贫 者 或 不 厌 糟 糠 有 国 强 者或 并 群 小 以 臣 诸 侯 而 弱 国 或 绝 祀 而 灭 世。以至于秦,卒并海内。

(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平准书》)

2.

写出《史记》五种体例中除"本纪"、"书"、"列传"以外的其他两种。

3.

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齐、魏强国的经济措施,不超过15个字。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东坡先生墓志铭
苏辙
予兄子瞻,谪居海南。四年春正月,今天子即位,推恩海内,泽及鸟兽。夏六月,公被命渡海北归。明年,舟至淮、浙。秋七月,被病,卒于毗陵。吴越之民,相与哭于市,其君子相吊于家,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呜呼!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公始病,以书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辙执书哭曰:“小子忍铭吾兄!”
公生十年,而先君宦学四方,太夫人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公亦奋厉有当世志。太夫人喜曰:“吾有子矣。”比冠,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嘉祐二年,欧阳文忠公考试礼部进士,疾时文之诡异,思有以救之。梅圣俞时与其事,得公《论刑赏》,以示文忠。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通判杭州。公于其间,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高丽入贡使者凌蔑州郡,押伴使臣皆乘势骄横,至与钤辖礼。公使人谓之曰:“远夷慕化而来,理必恭顺,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不悛,当奏之。”押伴者惧,为之小戢。吏民畏爱,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自密徙徐。是时河决曹村,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公曰:“富民若出,民心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公履屦杖策,亲入武卫营,呼其卒长,谓之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卒长呼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效命之秋也。”执梃入火伍中,率其徒短衣徒跣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堤成,水至堤下,害不及城,民心乃安。然雨日夜不止,河势益暴,城不沉者三板。公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以水之再至。朝廷从之。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孔子谓伯夷、叔齐古之贤人,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公实有焉。
(节选自《栾城集》,略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书辙曰属:嘱咐
B.至与钤辖礼亢:匹敌
C.以水之再至虞:料想
D.然终不以为恨:遗憾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苏轼深受爱戴的一组是
①太学之士数百人,相率饭僧慧林佛舍②斯文坠矣,后生安所复仰
③常因法以便民,民赖以少安④及罢去,犹谓之学士,而不言姓
⑤使官吏分堵而守,卒完城以闻⑥讫事,诏褒之,徐人至今思焉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才华出众。少时对古今成败之事总能说清其要害。参加科举考试,所撰文章论述国家刑赏之事,深受欧阳修、梅圣俞赞赏。
B.苏轼依法治吏。接待高丽使者的官吏仗势横行,不守礼法,苏轼派人前去训斥,并将此事上奏朝廷。这些官吏因惧怕而有所收敛。
C.苏轼一心为民。大水将冲决徐州城,人手不足,他亲至武卫营请禁军出力抗洪。河水暴涨,情势危急,他坚守城头,公而忘私。
D.苏轼德行高尚。他称颂善人善举,斥责恶人恶行,爱憎分明。遇见正义的事情就奋勇去做,不顾危害。苏辙称其有古代贤人的美德。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讣闻四方,无贤愚皆咨嗟出涕。
(2)文忠惊喜,以为异人,欲以冠多士。
(3)今乃尔暴恣,非汝导之,不至是也。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10处)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晚明百家尺牍(郑淑云)写心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越州赵公救灾记
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也具:措施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其费佐:弥补
C.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 D.使籴者自便受粟如:好像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前民未饥,为书问属县  蚓无爪牙
B 忧其流亡也        臣死不避
C 是岁尽五月止      吾尝终日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
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皆赞辞也,知者喻之耳。喻之而后可与知道,可与见德。(选自清·王夫之《船山思问录》,有删节)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 6 处)(6 分)
行而后知有道道犹路也得而后见有德德犹得也储天下之用给天下之得者举无能名言之。
王夫之和以及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王夫之所认为的“喻之”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钱烈女墓志铭
(清)王猷定
扬州有死节而火葬于卞忠贞祠南十五步[1],为镇江钱烈女之墓。烈女死明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日乃火。以家于忠贞祠,即其地为墓。当其死,告于父:“无葬此土,以尸投火。”父其言。南昌王猷定客扬州,与里人谈乙酉事,辄为诗文之。岁丙申春,其父乞余铭,痛哭言曰:
“吾老人无儿,自吾女死,而老人不欲生也。城破,督师史公率兵趋东门,女决其必死,己持刀欲自刭,余挽其手;积薪以焚,余又夺去;结缳,丝绝,缳又断。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猷定为之感泣,时宾客闻者皆流涕。
又言曰:“呜呼!吾老人十年以来,头童然秃且尽,而视听茫然,而肝肺崩裂,如沸如屠。然每忆吾女吞药不得死,吾老人不知生之可恋而死之可悲也!兵入,以戈刺床下,数刺,数抵其隙,乃去,不知女反匿床下。药发,喘不绝,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女泣谓余曰:‘儿必死,无援儿为也。儿受生养十六年,父母又无男儿,不能与父母相养以生,相待以老,俾至于终身。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2],当与母勉图归计耳。’时注水庭中,立起,以头投水,水浅,自顶以上不及颈,余力持之起。目瞪,口泻水如注。是时雨甚,门外马蹄践血与泥,声溅溅[3]。屋杀人焚炉,火四起。夜,女以纸水塞口鼻,强余手闭其气,令绝。余心痛,手不能举,又解衣带,强母缢之,母仓卒走出。闻足击床阁阁[4],呜呼,死矣!”
  猷定闻益悲,忍不铭?烈女名淑贤,父为镇江钱公应式,母卞氏。公善医,活人者众。女死后,受兵梃刃数十,不死,兵缚公欲杀,以手格之,皆仆地,反得免。卞时病甚,亦受刃,久之复苏,人以为女之阴助云。
  铭曰:三光绝,一炬烈!后土争之土欲裂。瘗尔于忠贞之旁,丽重离以照四方之缺。
[1]卞忠贞祠:在扬州南门内,为纪念晋代人卞壶而建。卞壶字望之,晋永嘉年间苏峻称兵叛乱,卞与苏苦战身亡,两个儿子也被害。谥忠贞。
[2]江南:指镇江。镇江在长江南,扬州在长江北。
[3]溅溅(jiān):水流声。
[4]阁阁:象声词。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其言。如:依照。
B.辄为诗文之。吊:悼念。
C.女以纸水塞口鼻。渍:沾染。
D.屋杀人焚炉,火四起。比:等到。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部表现钱烈女“必死决心”的一组是()
①无葬此土,以尸投火。
②己持刀欲自刭。
③而今使父母收我骨,目不瞑矣!
④强余手闭其气,令绝。
⑤目瞪,口泻水如注。
⑥又解衣带,强母缢之。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⑥

下列各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烈女死于明朝弘光乙酉四月二十七日,五天后火化。因为家住忠贞祠,靠近那块地修了墓。
B.扬州城被攻破,史可法率领军队奔向东门,烈女执意要自杀,于是持刀自杀,被家人拉住。
C.烈女由父母生养十六年,却不能扶持他们到老,由此深感愧疚。
D.烈女死后,他的父亲遭到棍棒兵刃数十创伤,但没死去,士兵绑着他想杀他,又用手击打他,把他打倒在地。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皇急不知所出,不得已,乃予以药曰:“汝姑视缓急可也。”
(2)余与老妻抱之恸,强饮以水,不死。
(3)父老祖宗之不血食,家世江南,当与母勉图归计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