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节选自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尧臣为人正直的一组是
①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 ②不宜以小故置之
③尤不可深责主将 ④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
⑤公执以为不可 ⑥公为之亦自若也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
(2)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京兆尹王公震,字威远。曾祖景贤,初自燕南徙任县,遂占籍于邢,今为邢台人。祖罍,宣德间,以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抗中使,谪戍滦州数岁,病思归。子整上疏代父。整戍又二十八年,始赦还。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弘治癸丑进士,观政大理,授户部主事,奉使部送犒军银于西夏。后又使云中,至阳和堡,卒为虏围,公皆率众守御,虏以解去。
迁员外郎,尚书韩文,为瑾陷下狱,罚赎二千石。公率其僚捐三年俸,赎韩尚书得出。庚午,川、湖盗刘烈起,猖獗甚。上命兵部尚书洪钟讨之。洪尚书奏公知兵,请以为郧阳守。迄平寇,甚得郧阳之力。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戮小张虎,余党全活甚众,颍川人感其德,立祠祀之。
嘉靖初,升河南左布政。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省诸官寺狱具银千余两,核江滩芦苇千余顷,以佐赤县里甲费。寻上书乞骸骨归。
初,公举进士,二亲皆在堂。未几,相继卒,所至扁其居为“永感”。长沙李文正公率馆阁诸公为赋诗,赵郡石文隐公为之序。自是每陟一官,必悲思其亲。
公天性纯孝,有厚德。尝在京师,郧人张得才为部从事,病死,妻子贫不能归。公闻之怆然,捐金助其丧还。公既归,所蓄书数千卷,悉辇送郡学,以资学者讲习。家居杜门,足迹不至公府。今邢州士大夫虽隆贵,门第不改布素,至以造官府为耻,子弟敛戢,市无绮纨之游,繇公之化也。嘉靖辛丑,年八十二卒。
(选自《震川先生文集·京兆尹王公传》,有删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阳和堡,卒为虏围通“猝”,突然 |
B.寻上书乞骸骨归不久 |
C.自是每陟一官贬谪 |
D.家居杜门关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遂占籍于邢,今为邢台人 | B.公率其僚捐三年俸 尚书韩文,为瑾陷下狱自是每陟一官,必悲思其亲 |
C.迄平寇,甚得郧阳之力 | D.以乡进士为平度州同知 |
赵郡石文隐公为之序至以造官府为耻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
B.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
C.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
D.整妻亦死于戍/后妻生公/体貌丰伟/善骑射/博涉经史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震祖籍燕南,自从曾祖父迁徙到邢台州的任县后,就入籍定居于此,现在已经成为了邢台人。 |
B.尚书韩文下狱,需要两千石才能赎出,为了营救韩文,王震带领同僚捐出三年俸禄,韩文最终获救。 |
C.担任从事的张得才病死后,他的夫人没钱回家,在京师的王震听说后很悲伤,于是捐钱帮助她。 |
D.邢州士大夫虽然地位尊贵,但是门第依旧朴素,子弟都安分守己,街道上没有纨绔子弟游荡,这都得益于王震的教化。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① 颍川盗小张虎啸聚,公往捕之。不四月,小张虎就擒。
② 是年冬,升应天府尹,奏罢上元、江宁花园夫千余人。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王震“有厚德”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试题。
万石君名奋。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曰:“愿尽力。”于是高祖召其姊为美人,以奋为中涓,受书谒;徙其家长安中戚里①,以姊为美人故也。其官至孝文时,积功劳至太中大夫。无文学,恭谨无与比。
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过宫门阙,万石君必下车趋;见路马②必式焉。子孙为小吏,来归谒,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子孙有过失,不谯③让,为便坐,对案不食。然后诸子相责,因长老肉袒固谢罪,改之,乃许。子孙胜冠者在侧,虽燕居必冠,申申如也。僮仆如也,惟谨。上时赐食于家,必稽首俯伏而食之,如在上前。其执丧,哀戚甚悼。子孙遵教,亦如之。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虽齐鲁诸儒质行,皆自以为不及也。
万石君徙居陵里。内史庆④醉归,入外门不下车。万石君闻之,不食。庆恐,肉袒请罪,不许。举宗及兄建⑤肉袒。万石君让曰:“内史贵人,入闾里,里中长老皆走匿,而内史坐车中自如,固当!”乃谢罢庆。庆及诸子弟入里门,趋至家。庆为太仆,御出,上问车中几马,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六马。”庆于诸子中最为简易矣,然犹如此。为齐相,举齐国皆慕其家行,不言而齐国大治,为立石相祠。
太史公曰: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注:①中戚里:长安城内住皇帝戚属的一条街。②路马:天子所乘之马。③谯:责备。 ④内史庆:万石君少子,内史是官职,即京兆尹,掌治京师。⑤建:万石君长子,担任郎中令。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石君必朝服见之,不名名:姓名 |
B.万石君必下车趋趋:小步快走 |
C.里中长老皆走匿匿: 避开 |
D.庆以策数马毕,举手曰策:马鞭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若能从我乎?②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 |
B.①不言而齐国大治②吾尝终日而思矣 |
C.①万石君家以孝谨闻乎郡国②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D.①因长老肉袒固谢罪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万石君的姊姊被封为美人,他自己被封为中涓之官,他的官职到孝文帝时因积累功劳已升到太中大夫,他没有学问,但恭敬谨慎无人可比。
B孝景帝末年,万石君拿着上大夫的待遇,告老回家。皇上有时赏赐食物送到万石君家,他一定跪拜伏地而吃,就如同在皇上面前一样。
C万石君后来做了齐国的国相,齐国上下都敬慕他们的家风,所以不用发布政令齐国就非常安定,人们就为石庆立了“石相祠”。
D万石君的子孙们都遵守他的教导,居丧时也和他一样悲哀。万石君家因孝顺谨慎而闻名全国,即使是齐鲁的众多儒家学者,也都自认为赶不上万石君家。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仲尼有言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其万石之谓邪?
(2)其教不肃而成,不严而治,斯可谓笃行君子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鲁宗道,字贯之,亳州谯人。少孤,鞠于外家,诸舅皆武人,颇易宗道,宗道益自奋厉读书。袖所著文谒戚纶,纶器重之。举进士,为濠州定远尉,再调海盐令。县东南旧有港,导海水至邑下,岁久湮塞。宗道发乡丁疏治之,人号“鲁公浦”。
天禧元年,始诏两省置谏官六员,考所言为殿最,首擢宗道与刘烨为右正言。谏章由阁门始得进,而不赐对,宗道请面论事而上奏通进司,遂为故事。宗道风闻,多所论列,帝意颇厌其数。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帝抚谕良久,他日书殿壁曰“鲁直”,盖思念之也。
章献太后临朝,问宗道曰:“唐武后何如主?”对曰:“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后默然。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众不敢对。宗道不可,曰:“若立刘氏七庙,如嗣君何?”帝、太后将同幸慈孝寺,欲以大安辇先帝行,宗道曰:“夫死从子,妇人之道也。”太后遽命辇后乘舆。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宗道曰:“馆阁育天下英才,岂纨绔子弟得以恩泽处邪?”枢密使曹利用恃权骄横,宗道屡于帝前折之。自贵戚用事者皆惮之,目为“鱼头参政”,因其姓,且言骨鲠如鱼头也。再迁尚书礼部侍郎、祥源观使。疾剧,帝临问,赐白金三千两。既卒,皇太后临奠之,赠兵部尚书
宗道为人刚正,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之。”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尝以语太后。太后临朝,遂大用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 》) 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宗道发乡丁疏治之打开粮仓,赈济百姓
宗道不可可以
臣窃耻尸禄,请得罢去以……为耻
宗道谢曰感激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时执政多任子于馆阁读书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使者及门久之蚓无爪牙之利
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申之以孝悌之义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鲁宗道做濠州定远尉时,县东南原来有小河,能够引海水到城下,但是年久堵塞,鲁宗道治理好了这条河道,人们称这个水利工程为“鲁公浦”。
鲁宗道因为进谏次数多,一开始受到皇上的讨厌。后来皇上终于明白了他的忠诚,在大殿的墙壁上写上“鲁直”二字,来表明对他的想念。
章献太后执掌朝政时,曾问鲁宗道唐代的武后是个怎样的君主。鲁宗道把武则天定性为差点危害国家的罪人,应该有阻遏章献太后效法武则天称帝的意味。
朝中权贵把宗道看成“鱼头参政”,一是因为他姓鲁,二是他秉性耿直,就像鱼头那样。他多次在皇上面前指责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枢密使曹利用就是很好的证明。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后因对,自讼曰:“陛下用臣,岂欲徒事纳谏之虚名邪?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遇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后丁母忧,居丧骨立。赵郡王睿举德行,称疾不就。和士开亦重其名,将讽朝廷,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李氏宗党豪盛,每至春秋二社,必高会极欢,无不沉醉喧乱。尝集士谦所,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谓群从曰:“孔子称黍为五谷之长,荀卿亦云食先黍稷,古人所尚,容可违乎?”少长肃然,退而相谓曰:“既见君子,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阋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其后出粟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振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将万计。收埋骸骨,所见无遗。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抚其子孙曰:“此乃李参军遗惠也。”或谓士谦曰:“子多阴德。”士谦曰:“所谓阴德者何?犹耳鸣,己独闻之,人无知者。今吾所作,吾子皆知,何阴德之有!”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选自《隋书•隐逸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讽朝廷讽:劝说。 |
B.方觉吾徒之不德也德:道德高尚。 |
C.士谦罄竭家资罄:尽 |
D.会葬者万余人会:恰好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士谦乐善好施的一组是()
①盛馔盈前,而先为设黍②士谦家富于财,躬处节俭
③士谦辄奔走赴之,随乏供济④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⑤吾家余粟,本图振赡⑥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
A.①②③ | B.①⑤⑥ | C.③④⑤ | D.②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士谦侍奉母亲以孝闻名,后来母亲去世,服丧时消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后来)赵郡王睿以德行举荐他,他借口有病而不接受。 |
B.李士谦遵循孔子、荀子重黍稷的习俗,每逢社日先摆上黍米饭。前来聚会的亲朋从士谦身上看到了君子的德行,自愧不如。 |
C.李士谦虽家境殷实,但厉行节俭,在乡里扶危救困,甚至对待有过失的人他也极尽体恤之心。 |
D.李士谦为人处世多积阴德。他把阴德比作耳鸣,意思是阴德只能心知,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反映了他高尚的道德风范。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家僮尝执盗粟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义无相责。”遽令放之。
⑵乡人条其行状,诣尚书省请先生之谥,事寝不行,遂相与树碑于墓。
分,每小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越州赵公①救灾记曾巩
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②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躁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
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
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又与粟再倍之。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时凡死者,使在外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③,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④,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将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选自曾巩《元丰类稿》卷十九,有删节
【注】①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号知非子,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曾任殿中侍御使,为官正直无私,弹劾不避权贵,京师有“铁面御史”之称。②僦:雇佣③拊循:抚慰,安抚④绥辑:安抚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具:措施 |
B.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佐:弥补 |
C.计官为不足用也计:考虑 |
D.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如:好像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蚓无爪牙之利
B 忧其且流亡也臣死且不避
C 是岁尽五月而止吾尝终日而思矣
D 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
(2)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曾巩作《越州赵公救灾记》的目的是什么?请概括作答。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8处)
示子朔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虞卿非穷愁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励也。
——《襟霞阁主人重刊晚明百家尺牍(郑淑云)写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