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动物细胞内的某结构,经检测其内含有核酸、蛋白质等物质,且在新陈代谢过程中该结构既能消耗水,又能产生水,既能消耗ATP又能产生ATP,则该结构
| A.产生的ATP主要用来进行暗反应合成糖类等有机物 |
| B.能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但是需要用甲基绿将其染成绿色 |
| C.该结构是线粒体,但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细胞不一定含有该结构 |
| D.可能是细胞质基质,在此处进行呼吸作用可以产生二氧化碳 |
下列叙述与生物学史实相符的是()
| A.孟德尔用山柳菊为实验材料,验证了基因的分离及自由组合规律 |
| B.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 |
| C.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建立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
| D.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正常情况下,在人的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含有的X染色体条数最多为()
| A.1 | B.2 | C.3 | D.4 |
右图为某生物一个细胞的分裂图像,着丝点均在染色体端部,图中1、2、3、4 各表示一条染色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 |
| B.图中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的2 倍 |
| C.染色体1 与2 在后续的分裂过程中会相互分离 |
| D.染色体1 与3 必定会出现在同一子细胞中 |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利用该方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豌豆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
| B.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
| C.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
| D.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不可以解释所有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现象 |
已知子代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YyRR:Yyrr:YYRr:YyRr=1:1:1:1:2:2。按自由组合规律推测双亲的基因型是( )
| A.YYRR×YYRr | B.YYRr×YyRr |
| C.YyRr×YyRr | D.Yyrr×YyR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