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能成功地选择劳动,并把自己全部的精神贯注到这里面去,那么幸福本身就会找到你。”这句话体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
A.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 | B.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
C.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 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说明他已经( )
A.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认识到君主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重要性 |
C.感觉到群众在社会中的力量和作用 | D.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告诉我们()
A.事物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着 |
B.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
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 |
D.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
恩格斯指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这句话说明()
A.由于实践条件的限制,人们每一正确认识在深度上是有限的 |
B.在一定时代,人们不可能获得对某一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 |
C.人们认识事物所能达到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客观条件 |
D.客观条件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
孟子说:"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这一观点说明( )
A.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 B.主观比客观更重要 |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D.矛盾着的双方是不可分的 |
培根说:"把学问用于装饰是虚假,完全依靠学问上的规则断事是书生的怪癖。"这段话的含义是( )
A.人们获得认识是为了判断是非 | B.必须将书本知识和具体实践结合 |
C.学习书本知识不如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 | 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