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循天下之公”,这些观点
A.是皇权强化、传统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的反映 |
B.是批判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制度的呼声 |
C.反映了军机处建立和密折制推行后的政治现实 |
D.是对当时西方要求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呼应 |
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诤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绳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
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 |
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收归中央 |
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 |
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 |
“汉承秦制”,西汉的政治制度基本上是承袭秦朝而来。不过,西汉在继承秦代政治遗产的同时,也有不少改变。西汉初年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不同之处主要是()
A.统治基础 | B.中央官制 |
C.地方制度 | D.皇帝制度 |
确定先祖庙号并供奉于太庙,是皇家对祖先的最高敬意。刘邦之父未能获得庙号进入太庙,《旧唐书》对此分析说:“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庙,百世不迁。……汉以高皇帝(刘邦)为太祖,而太上皇不在合食之列,为其尊于太祖也。”根据材料,刘邦之父未获得庙号是因为()
A.刘邦称帝时他已经死亡 | B.刘邦与父亲关系不和睦 |
C.他没有参与西汉政权的建立 | D.他是比太祖更加尊贵的太上皇 |
2009年11月30日,比利时联邦议会议员里克·达姆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将于12月1日生效的《里斯本条约》可以让欧洲用一个声音说话,“从此以后世界上将有一个可以代表整个欧盟说话的人,那就是欧洲理事会主席,或称‘欧盟总统’。”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欧洲一体化的步伐又迈出了关键步骤 |
B.推动了欧洲的区域集团化 |
C.开启了欧洲政治一体化进程 |
D.《里斯本条约》有利于全球化的进程 |
历史本体论是西方学术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历史本体论是对客观历史本质的反思,是关于历史现象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的理论体系。下列历史本体论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是
A.精神决定历史,英雄人物的意识、情感、动机和意志决定历史进程 |
B.精神决定历史,人民大众的意识、情感、动机和意志决定历史进程 |
C.物质决定历史,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人类的生理状态决定历史 |
D.实践决定历史,人类在物质基础上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决定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