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上述言论的出现
A.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 B.形成了军事集团的对峙 |
C.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 | D.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苏 |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达,对于国计民生有重要的影响。回答14、15题。明朝范濂的《云间据目抄》记载:“松江旧无暑袜店,暑月间穿毡袜者甚众。万历以来,用尤墩布(一种细密、柔软的棉布)为单暑袜,极轻美,远近争来购之。故郡治西郊,广开暑袜店百余家。合郡男妇皆以做袜为生,从店中给筹取值,亦便民新务。”下列各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①松江成为丝织业中心②纺织业技术水平提高
③松江出现了雇佣关系④官府鼓励手工业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家庭手工业代表了手工业工艺制造水平 |
B.两宋以后民营手工业发展地位日益提高 |
C.明清时期官营手工业基本实现了市场化 |
D.西方工业品倾销制约了传统手工业发展 |
从1933年5月开始,美国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复苏 | B.违背了自由竞争原则 |
C.只能使美国暂时克服危机 | D.解决了农业生产过剩问题 |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领土和约。……较弱的意大利不再是徒劳无益地贪图向现状挑战的唯一的修正主义国家,第三帝国……也给修正主义运动增添了力量,导致了一个全新的力量布局。由于英国、法国及其欧洲大陆盟国坚持维护现状。……因此,一种三足鼎立的局面发展起来了。这里的“第三帝国”是指
A.奥匈帝国 | B.苏联 | C.美国 | D.中国 |
列宁曾经盛赞一场革命道:“……这次革命给本阶级、给它所服务的那个阶级做了很多事情,以致整个19世纪,即给予全人类以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这次)革命的标志下度过的。……因为它为全世界奠定了曾是无法消灭的资产阶级民主、资产阶级自由的楷模”。这次革命是指
A.中国国民大革命 | B.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法国大革命 | D.美国独立战争 |
关于新亚欧大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兰州——乌鲁木齐段铁路建成于十年探索时期 |
B.中国境内段铁路的修建是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 |
C.横跨两大洲连通两大洋,被誉为当代新丝绸之路 |
D.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方面与新航路的开辟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