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题。图中①处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因素主要是( )
A.水源 | B.地形 | C.光照 | D.土壤 |
图中②④所在地区纬度大致相同,但地理环境差异显著,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水源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土壤 |
由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断②所在的省区,开发潜力巨大的能源有( )
A.太阳能、水能 | B.风能、石油 | C.太阳能、石油 | D.水能、天然气 |
图中③所在林区比东北林区树种更为丰富,其根本原因是该地( )
A.年降水量大、气温高 | B.光照和热量条件好 |
C.纬度低、相对高差大 | D.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
“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
②有利于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
⑥“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拉动,经济优势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④ | B.③④⑤⑥ |
C.①③⑤⑥ | D.①②④⑥ |
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
B.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将大部分调往北方地区 |
C.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
D.西线调水路线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
我国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线路示意图。四大工程中分别属于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天然气跨区域调配、电能跨区域调配的是( )
A.a、b、c | B.a、c、b |
C.c、a、b | D.b、c、a |
图中a、b两大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资源调出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水土流失 |
B.水污染、水土流失 |
C.地面塌陷、土壤盐碱化 |
D.土壤盐碱化、空气污染 |
1986年,中国邮政发行“中国民居”特种邮票一套,邮票上的这些民居建筑除了反映各地风俗外,还反映了当地地理环境的重要特征。关于三邮票民居判断正确的是()
A.①内蒙古民居②陕北民居③云南民居 |
B.①云南民居②陕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
C.①陕北民居②云南民居③内蒙古民居 |
D.①陕北民居②内蒙古民居③云南民居 |
三民居特点反映了所在地区的地理环境特点,下面关于三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特点对应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②湿热的气候 |
B.①年温差较大,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
C.③终年高温多雨 |
D.②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下表为三个国家2003年的产业结构表。
![]() |
① |
② |
③ |
第一产业 |
54.7% |
9.0% |
1.8% |
第二产业 |
20.3% |
49.1% |
28.2% |
第三产业 |
25% |
41.9% |
70% |
与表中①、②、③三个国家对应的顺序,正确的是()
A.美国、中非、中国 | B.美国、中国、中非 |
C.中非、中国、美国 | D.中国、美国、中非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B.③国处于工业化阶段 |
C.②国处于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
D.②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