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2012年10月10日,杭州的婚姻登记处被新人们挤爆,他们送给自己的爱情婚姻“十全十美”的祝福。其实,将爱情婚姻的命运同登记日期相联系是不足取的,其哲学依据是()
A.想象的联系代替不了事物固有的联系 |
B.基于主观目的的行为不会产生客观的联系 |
C.非本质的联系掩盖不了本质的联系 |
D.联系是客观的,与人的活动无关 |
从上世纪90年代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再到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国强民更富”。回答党对我国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问题的探讨历程表明()
A.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
B.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
C.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D.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 |
从认识论角度看()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④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②③ | B.③④ | C.①② | D.②④ |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①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④ | D.③④ |
俗话说,“不打不相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下列选项和这两句俗语反映的道理相同的是()
①“汗滴禾下土”才知“粒粒皆辛苦”
②尝百草,才有“神医”李时珍
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④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的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
“气象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此论断给我们的启示是自然现象的无限复杂性决定了()
①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
②人的真理性认识包含谬误的成分
③人的真理性认识具有相对性
④人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