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的魅力()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④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的重要体现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②④ | D. | ③④ |
下列俗语,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是()
①三思而后行
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③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④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包括核试验在内的许多科学研究都可以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既可以达到实验效果,又可以节省实验费用,降低实验风险。从认识论上看,上述事实说明()
A.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B.有些认识不需要通过实践即可获得 |
C.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手段 |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
中国气象局印发的《贯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提出:2015年,全国各省(区、市)气象部门将形成人工影响天气,改善空气质量作业能力,在重污染且有降水形成的条件下采取相应的气象干预措施,消减雾霾,清洁空气。这说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善空气质量的依据
②人工影响天气的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
③人们可以改变事物运动的规律
④必须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利用规律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是否自主招生”一直是我国教育界争论的焦点,专家、教师、家长等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从认识论角度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
①不同认识主体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不同的
②真理总是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需要一个过程
④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可上九天揽月”一直是很多中国人的梦想。“嫦娥一号”奔月而去并传回了清晰的月面图,这标志着中国首次探月工程大功告成,中国人几千年的美丽梦想成为现实。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成为我国航天活动的第三个里程碑,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可上九天揽月”这一中国人的梦想()
A.源自于人的意识能动性 |
B.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 |
C.并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
D.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能动性反映 |
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的工具越来越先进,对月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这表明()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历史性
③事物的性质和状态随人类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④科学理论是推动实践发展和检验实践的标准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