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文学创作拥有深厚的地域和民间渊源,他以丰富的想象力,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会在一起,从"高密东北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提炼出富有张力的"民间深层经验"。这表明()
A. | 丰富的想象力对文学创作起决定作用 |
B. | 文学创作是可以脱离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 |
C. | "民间深层经验"体现文学创作的主观性与社会的物质性的统一 |
D. | 莫言作品中的"高密东北乡"是对其家乡历史与现实的客观描述 |
2009年,我国政府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欧洲的中心”比利时开幕,这是我国继中法文化年后,在欧洲举办的最大规模文化活动,被欧洲人称为“来自中国的诱惑”,也让世界见证着“中国元素的精彩”。这说明
①全面吸收,消除差异,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10月召开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致辞指出,世界各种形态媒体,应该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相处,求同存异,交流互鉴。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A.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 B.大众传媒已经取代旧传媒 |
C.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 D.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 |
随着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侗族大歌、中国书法、中国篆刻、中国剪纸、端午节等22个项目成功人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项目最多的国家。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A.文化遗产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 |
B.文化遗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 |
C.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
D.保护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
某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歌唱祖国”校园合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庆祝祖国60华诞,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这样做是基于
A.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的精神活动 |
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
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 |
D.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
2009年11月3日,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在所有27个成员国完成批准程序,欧盟一体化进程又迈出关键一步。该条约最终获得欧盟全部成员国批准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 B.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 |
C.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比竞争更重要 | 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