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关于这一段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A. 战争中的中日双方只有斗争性没有同一性
B. 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是战争过程中的质变
C. 抗日战争的结束表明中国社会主次矛盾发生转化
D. 中日之间的矛盾始终是1937年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①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②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思想等至今仍家喻户晓。这表明()

A.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亘古不变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C.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近期,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大量网民的响应。这体现出()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B.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D.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南京市某小学的孩子们,每天都是在诵读《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中开始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学校长期坚持这样的活动,是因为()

A.经典诵读能够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B.经典诵读才能极大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C.经典文化教育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D.经典文化教育是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

2013年2月23日,“北京之美—台湾之美”两岸书画交流展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该展览由台湾中华现代国画研究学会和中国书画家联谊会共同组织,将于今年和明年分别在台湾台中和北京展出。开展两岸文化交流有利于()
①促进两岸人民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②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促进祖国统一
③两岸同胞共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④弘扬以团结统一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