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是民族赖以生存的支柱和灵魂。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艺术篇】
材料一:
(1)图一的文字主要记录了我国_______(朝代)的历史;汉字书写在东汉末发展成为书法艺术,继图二(《兰亭序》)的作者之后成为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人名)
(2)图三所在的石窟是____,它开凿于隋唐时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思想篇】
材料二:“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道德经》
(3)以上材料体现了古代思想家老子________的思想?西汉初年,朝廷以道家思想中的清净俭约作为治国方针,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从而使西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国力恢复的局面,历史上将这一局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
【科学篇】
材料三: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材料所说的这本著作是___________,同一时期,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是___________。
【感悟篇】
(5)综合以上探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成就?
A.古代文化成就是我国人民自己创造的,没有吸收过外来文化成就。 |
B.对待古代文化成就,我们应坚持批判继承和古为今用原则。 |
C.不管是古代文化成就中的精华还是糟粕,我们都应将其发扬光大。 |
D.古代文化成就对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没有作用了。 |
日本名古屋市长河村隆之2012年2月20日与到访的中共南京市委常委刘志伟等人举行会谈,在提到日军“南京大屠杀”时表示:“的确存在常规的战斗行为,但我认为南京(大屠杀)事件并未发生过”。时间擦亮了历史的眼睛。边读边想,回答问题。(8分)
【历史需要总结】
读一些历史学著作,摘录一些笔记,经过整理、分析,你会收获不少历史认识。
(1)笔记(一)评述的是日本古代历史上哪一场重大变革?(1分)笔记(二)所述中国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后来转化成了什么实际行动?(1分)
(2)在上述两个事件中,中国与日本之间实现了怎样的角色互换?(2分)
【历史不容忘却】
在一些重要的日子,安排同学在班上作《历史上的今天》的介绍,也是一种纪念方式。
(3)根据安排,李军同学需要在如右日历上所圈注的那一天作《历史上的今天》的发言,他准备介绍80年前发生在中日两国间的重大事件,该事件是什么?(1分)由于国民政府没有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该事件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1分)
【历史给人智慧】
如果学好了历史,我们就拥有更多解决现实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办法。
(4)名古屋市长的言论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你认为如何处理中日关系(2分)
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美国的崛起”为主题的探究活动,陈明同学选取了以下素材:
材料一: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遥遥相望。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是林肯拯救了美国。
材料二:
材料三:南北战争后的30年对美国来说,是勇于创新的时代,也是开始腾飞的时代。……美国率先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到1894年,美国工业产值已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四:
请回答:
(1)华盛顿和林肯分别领导了美国历史上哪两次著名的战争?(2分)
(2)材料二反映2008年是美国大选年,结果奥巴马当选为美国第56届总统。总统竞选是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美国民主政治体现的是孟德斯鸠的什么原则。
(3)美国充分抓住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机遇,实现了经济的腾飞。请列举美国在这次科技革命中的两项重大发明和发明者。
(4)材料三反映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的巨大影响。面对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奥巴马实行的838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更像罗斯福新政。请指出奥巴马新政与罗斯福新政在应对经济危机中所体现出的共同特点。
(5)在活动总结会上,陈明同学准备作《美国崛起的启示》的发言,请你为他拟一个发言提纲,归纳美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基本条件。(2分)(2条即可)
材料一:认识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灵长!——《哈姆雷特》
材料二:18世纪欧洲大陆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一批先进的、新兴的资产阶级思想家前赴后继,……这场运动开启了民智,为欧美资产阶级……
——华师版《世界历史(下)》
材料三: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否则,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陈独秀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材料一是谁的作品?该作品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所指的运动是什么?说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3)材料三表明了陈独秀的什么观点?为此掀起了哪一场运动?
(4)上述材料反映的思想文化运动,有何共同的历史作用?
图一
材料二:“欧洲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于1916年2月发动的这场战役历时十个月,是典型的阵地战和消耗战。双方死伤近一百万。这场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屠宰场”和“地狱。”此役后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
——华师版《世界历史(下)》
材料三:法国元帅福煦在听到《凡尔赛和约》签字的消息后说:“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列宁指出:“靠《凡尔赛和约》来维持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图一标注的是一战中哪两大军事集团?(不需要写出具体国家)
(2)材料二中哪一事件就像‘一粒火星’?这场战役名称又是什么?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三反映的一战后的世界体系是什么?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战争的性质?
(5)通过学习,说说重温战争有何现实意义。
下图中的人物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请你给这张图片选择一个恰当的主题()
A.苏维埃政权的建立者 | B.资产阶级民主倡导者 |
C.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 D.马克思主义创立与继承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