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 B.RNA甲和蛋白质甲 |
C.RNA乙和蛋白质甲 | D.RNA乙和蛋白质乙 |
有关下面两图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图中有多个突触 |
B.乙图的④扩大了面积,有利于其功能的完成 |
C.乙图中②③④构成突触 |
D.①中物质进入③,依赖于②的选择透性 |
某研究人员成功找到了一种适宜口服治疗糖尿病的小分子(Boc5)。现用一些各项条件都适宜的糖尿病小鼠(空腹)进行一项验证性实验,实验分成甲、乙、丙、丁4组,实验前测定4组小鼠的血糖含量分别为a1、b1、c1、d1(四组数据大致相同),将4组小鼠分别分开饲喂(饲喂定时定量进行)的情况如下表。
组别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丁组 |
实验处理 |
在饲料中添加普通胰岛素饲喂 |
在饲料中添加Boc5饲喂 |
注射普通胰岛素药物 |
注射Boc5 |
一段时间后测定的血糖含量数据 |
a2 |
b2 |
c2 |
d2 |
下列有关叙述个不正确的是
A.a1<a2 B.b1>b2 C.c1>c2D.d1<d2
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如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垂体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
B.①传出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 |
C.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②垂体细胞,A促甲状腺激素 |
D.①甲状腺细胞,②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A甲状腺激素 |
右图为膝反射的反射弧结构示意图,图中a、b、c为突触,I、II为神经刺激点。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Ⅱ处给予适当刺激可引起伸肌收缩,这就是膝反射 |
B.刺激II处,图中灵敏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
C.伸肌肌群内只有感受器没有效应器 |
D.伸肌内的感受器受刺激后,b突触和c突触释放的递质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