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日本近年来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
|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
厉以宁说“1929年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分界线,十一届三中全会也是中国社会主义的分界线。”两个“分界线”的共同含义是
| A.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有机统一,重振了经济 |
| B.经济体制更加包容、合理,更有张力和活力 |
| C.发展了所有制形式的多样性,解放了生产力 |
| D.增强了政府对经济的调控,稳定了市场秩序 |
以下是l925年清华学校大学部招生考试的部分试题:“(1)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有何异同?(2)中国国会为何有两院?……(6)试详论独裁制与委员制利弊。……(8)试择要批评民国十二年公布之宪法。”下列相关推断正确的是
| A.命题者质疑实行两院制 | B.清华学校关注考生公民素养 |
| C.公众批评《临时约法》 | D.北洋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 |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 A.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 B.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的掠夺 |
| C.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 D.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
GDP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下图为《1700-1890年世界GDP的份额变化示意图》,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 | B.工业革命的开展 |
|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 D.亚洲国家的衰落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 C.国共两党均开展过敌后抗战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