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3)而不坠,则失者锱铢(4);累三而不坠,则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坠,犹掇之也。吾处身也,若厥(5)株拘(6);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枝;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侧,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孔子顾谓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注释】
(1)痀偻:驼背。
(2)蜩:蝉。承蜩:用竿子粘蝉。
(3) 累丸二:在竿头累迭起两个丸子(为捕蝉做准备)。
(4)则失者锱铢:那么失手的情况已经很少了
(5)厥:竖。(6)株拘:树根盘错处,此句的意思是:我立定身子,犹如竖立在地面的断木。写出下列加线字在文中的含义
(1)犹掇之( )( )(2)孔子顾谓弟子( )翻译句子。
(1)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
(2)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痀偻丈人之谓乎! 。拓展
(1)下列哪一句名言最符合文中孔子的说法,请指出并说明理由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③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
④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淮南子)
(2)请结合本文所阐发的道理,谈谈你的体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试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
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中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高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
(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梅州遗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
B.遂弃其旧学,畜弓箭畜:储备,置办 |
C.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见:通“现” |
D.县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何厌之有 |
B.予以罪谪居筠州敢以烦执事 |
C.昔赵襄子厄于晋阳以其无礼于晋 |
D.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
(3)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荀子•天论》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C.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每题3分)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郡,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唯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於后世。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1超距:跳跃。古代的一种游戏,用于习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于是引兵而西引:率领。 |
B.王翦言不用,因谢病谢:道歉,谢罪 |
C.老臣罢病悖乱罢:通“疲” |
D.李信果辱秦军辱:使……受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翦言不用,因谢病不如因善遇之 |
B.寡人以不用将军计以其无礼于晋 |
C.归老于频阳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D.荆数挑战而秦不出荆轲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说明王翦足智多谋的一组()
①非六十万人不可②唯大王更择贤将③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④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⑤坚壁而守之,不肯战⑥亲与士卒同食
A.①②⑥ | B.③④⑥ | C.②④⑤ | D.①③⑤ |
翻译句子
⑴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
⑵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⑶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
文言文阅读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跳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节选)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一:(4)把酒临风把: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
相同的内心感受 |
《醉翁亭记》(节选) |
||
《岳阳楼记》(节选)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任瑰,字玮,庐州合肥人,陈镇东大将军蛮奴弟之子也。年十九,试守灵溪令。俄迁衡州司马,都督王勇甚敬异之,委以州府之务。属隋师灭陈,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勇不能用,以岭外降隋,瑰乃弃官而去。仁寿①中,为韩城尉,俄又罢职。
及高祖讨捕②于汾、晋,瑰谒高祖于辕门,承制为河东县户曹。高祖将之晋阳,留隐太子建成以托于瑰。义师起,瑰至龙门谒见。高祖谓之曰:“隋氏失驭,天下沸腾。晋阳是用武之地,士马精强,今率骁雄以匡国难。卿将家子,深有智谋,观吾此举,将为济否?”瑰曰:“后主残酷无道,征役不息,天下忷忷,思闻拯乱。公天纵神武,亲举义师,所下城邑,秋毫无犯,军令严明,将士用命。关中所在蜂起,惟待义兵。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鼓行整众,入据永丰,虽未得京城,关中固已定矣。”高祖曰:“是吾心也。”乃授银青光禄大夫,遣陈演寿、史大奈领步骑六千,趋梁山渡河,使瑰及薛献为招慰大使。高祖谓演寿曰:“阃外③之事,宜与任瑰筹之。”孙华、白玄度等闻兵且至,果竞来降,并具舟于河,师遂利涉。瑰说下韩城县,与诸将进击饮马泉,破之,拜左光禄大夫,留守永丰仓。
高祖即位,改授谷州刺史。王世充数率众攻新安,瑰拒战破之,以功累封管国公。太宗率师讨世充,瑰从至邙山,使检校水运以供饷馈。关东初定,持节为河南道安抚大使。世充弟辩为徐州行台尚书令,率所部诣瑰降。瑰至宋州,属徐圆朗据兖州反,曹、戴诸州咸应之。圆朗俄又攻陷楚丘,引兵将围虞城,瑰遣崔枢、张公谨自鄢陵领诸州豪右质子④百余人守虞城以拒贼。副使柳浚谏曰:“枢与公谨并世充之将,又诸州质子父兄皆反,此必为变。”瑰不答。枢至,则分配质子,并与土人合队居守。贼既稍近,质子有叛者,枢因斩其队帅。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来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枢因纵诸队各杀质子,枭首于门外,遣使报瑰。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杀之?”退谓浚曰:“固知崔枢办之。既遣县人杀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枢果拒却圆朗。事平,迁徐州总管,仍为大使。贞观三年卒。
[注]①仁寿:隋文帝年号。 ②高祖:指唐高祖。讨捕:搜捕。③阃外:指朝廷之外,或是边关。④质子:唐朝通过把藩镇首领的儿子作为人质来加强对藩镇势力的制约。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隋氏失驭驭:统治 |
B.天下忷忷忷忷:喧扰不安的样子 |
C.瑰说下韩城县说:劝说 |
D.曹、戴诸州咸应之应:答应 |
下列各组最能表现出任瑰谋略的一项是
①瑰劝勇据岭南,求陈氏子孙立以为帝②仗大顺,从众欲,何忧不济
③阃外之事,宜与任瑰筹之④瑰说下韩城县
⑤王世充数率众攻新安,瑰拒战破之⑥既遣县人杀贼质子,冤隙已大,吾何患焉
A.①②③ | B.②④⑤ | C.②④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信息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任瑰年轻时就被任用为南朝陈国之官,后来陈国被隋朝军队灭掉。任瑰请求陈国子孙拥立王勇为帝,这个建议未被采纳,王勇降隋后,任瑰也就弃官离开。 |
B.各地反隋义兵纷起,任瑰到龙门拜见李渊时,分析了天下形势,也劝谏李渊也跟着率领义兵,顺应天命。 |
C.任瑰很受李渊重视,与薛献一同被李渊任命为招慰大使,而且李渊告诉带兵的陈演寿要与任瑰商讨行事。 |
D.任瑰大胆派遣王世充的旧将崔枢和张公谨,并使用鄢陵各州的豪门大族的质子来防守虞城,最后果然退却了叛兵。 |
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中人惧曰:“质子父兄悉来为贼,贼之子弟安可守城?”
(2)瑰阳怒曰:“遣将去者,欲招慰耳,何罪而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