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图甲为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归纳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分布规律。(4分)
(2)简述C地农业生产的特点。(6分)
(3)C地某校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对农村秸秆的利用方式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图乙。
请你从发展生态农业的角度,评价该地区的秸秆利用是否合理,并阐述理由。(6分)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6.5
9.0
13.0
18.0
22.0
25.0
27.5
27.5
23.0
18.0
13.5
8.0
降水量(mm)
16
17
31
74
118
148
177
139
141
84
39
18


(1)该地区主要地形是甲地的地形是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库,水库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库?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

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水系分布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图中M河流河水年际变化小,具有“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特点,每当夏季来临,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每天都会出现一次洪峰。
(1)简析图中M河“天旱年河水不少,多雨年河水不多”的自然原因。(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南部地区的河流“一日一峰”的形成原因。(2分)
(3)影响图中铁路N走向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图示区域农业生产类型是_________,该农业生产类型的发展对当地经济的有利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防止图中南部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7分)

读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第30次南极科考队于2013年11月7日从上海启程,到达南极大陆后于2014年2月8日建成了中国在南极的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 (东经76°58′,南纬73°51′),并于当地时间8点正式开站运行。经过160天的高压工作, “雪龙”号首次完成环南极航行考察,总航程3.2万海里。
材料二:我国先后于1985年、1989年和2009年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考察站。长城站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62°13′ S,58°58′ W),中山站位于印度洋沿岸(69°22′24″ S,76°22′40″E),昆仑站位于冰穹(A)附近(80°25′S,77°7′E)。
(1)泰山站距昆仑站约_______千米,若一架直升机从长城站按最短距离飞往中山站,说明其沿途的飞行方向.
(2)7月1日,地球位置最靠近左图中位置附近,此时全球昼夜分布大致与右图中的(填字母)图相符合。
(3)地球位于图③位置时,晨线正好与100°E重合,经线正好与昏线重合。此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为
(4)当地球位于图②附近时,地中海沿岸地区受影响;此时,在北印度洋自西向东航行的轮船遇到的情况是(填选项字母)
A、顺风顺水 B、逆风逆水 C、顺风逆水 D、逆风顺水
(5)南极地区气温最高时期,地球位于位置附近,亚欧大陆受气压控制。
(6)当地球位于图①处时,极点正午太阳高度角为,之后,太阳直射点正向
(南、北)半球移动。

下图为一月份60°N附近的气温、气压分布曲线图,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的两条曲线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
(2)从气温曲线可见一月气温纬向(60°N)分布规律是:
(3)图中可见,大陆上气温、气压的关系是:
(4) 图中可见,150°E的大气温度____(高或低)于150°W的气温,其原因是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两大洲的纬度分布组合示意图。

(1)读材料一,该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位于半球。在材料三中,D地的气候主要是受图中气压带和风带(填数码)控制而形成的。
(2)读材料二,该气候类型的名称是,其分布的规律是。在材料三的ABCD四地中,属于这种气候类型的是
(3)读材料三,分析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气候类型在A处分布面积比B处大的原因。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