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
亚里士多德称法律是“不受欲望影响的理性”;查士丁尼的《法学总论》在开篇写道:“正义是使每个人得到其所应得的部分的这种永恒而持久的愿望。”对上述内容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法律是实现人们愿望的方式 | B.理性和正义是法律的灵魂 |
C.法律是维护统治的法宝 | D.人们的愿望都具有理性色彩。 |
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娜神像雅典剧院帕特农神庙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
有文章指出,古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在当时完全不具普世价值,无法推广到幅员辽阔的国家。古希腊城邦民主政治“完全不具普世价值”的原因是()
A.直接民主形式 | B.财产等级制 | C.轮番而治的管理方法 | D.人民主权原则 |
一个将军在劝服一个卖香肠的人去夺取民主派领袖职位时说:“适于做人民领袖的不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人。”(阿里斯托芬《骑士》)这表明古代雅典()
A.实行的直接民主过于广泛 |
B.民主政治徒有虚名 |
C.民主政治存在明显的弊端 |
D.民主政治排斥人的道德和才能 |
据记载,每年初,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报名参选陪审员,雅典l0个行政区从报名者中各抽签选出600人,共6000人成为陪审员,任期一年。遇有案件,则根据案件大小从6000人中抽签选出5到2000人组成陪审团,开庭之日再抽签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法庭。这个复杂的选拔程序本质上体现了()
A.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直接性和广泛性 |
B.雅典民主权利的分享完全通过抽签实现 |
C.庞大的陪审团队伍保障了判决的公正性 |
D.雅典的陪审员由公民轮流担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