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暑假到威海某农村姥姥家度假,发现堂屋虽没有空调,但白天因有“穿堂风”而感觉凉爽。图为房屋布局图。据此回答题。
与“穿堂风”的形成有关的地理原理最符合的是
| A.热力环流 | B.大气环流 |
| C.温室效应 | D.季风环流 |
此时,“穿堂风”近地面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由西向东 | B.由东向西 |
| C.由北向南 | D.由南向北 |
读某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随日期变化图,回答1~3题。
该地的纬度为:
| A.60°N | B.65°N | C.70°N | D.75°N |
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日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日期该地出现极昼现象 |
| B.②日期表示北半球夏至日 |
| C.③日期太阳直射北半球,且向南移动 |
| D.北京白昼④日期比③日期长 |
当该地太阳高度日变化值小于0°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向北移动 | B.其持续的时间大约2个多月 |
| C.太阳直射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 D.其持续的时间大约4个多月 |
读“某海区表层海水等盐度线和等温线图”,图中实线表示海水等盐度线,虚线表示海水等温线。读图回答1~2题。
比较海水等温线a、b、c的大小关系:
| A.a>b>c | B.c>b>a | C.b>a>c | D.a>c>b |
若该海域位于太平洋,则图中洋流是:
| A.北太平洋暖流 | B.东澳大利亚暖流 |
| C.加利福尼亚寒流 | D.日本暖流 |
下图是“某地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中内外力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 B.断裂、褶皱、岩浆喷出、沉积、岩浆侵入 |
| C.岩浆喷出、褶皱、沉积、岩浆侵入、断裂 |
| D.褶皱、岩浆侵入、岩浆喷出、沉积、断裂 |
该地地下洞穴形成的地质作用最有可能是:
| A.地壳张裂作用 | B.地层沉陷作用 |
| C.风力侵蚀作用 | D.流水溶蚀作用 |
读“我国某山地等高线图”,回答1~3题。
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A.b、c的相对高度为500米 | B.b点能看到m点 |
| C.mn为空中索道 | D.a地可能形成瀑布 |
此地区植被类型属于:
| A.常绿硬叶林 | B.落叶阔叶林 |
| C.针、阔混交林 | D.常绿阔叶林 |
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图示区域自然景观相符的是:
| A.气候干旱、风沙危害严重 | B.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剧烈 |
| C.气候湿润、流水侵蚀显著 | D.植物茂盛、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
读图9,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小题:
据图信息推知甲河流域此时( )
| A.盛行西北风 | B.盛行西南风 | C.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 D.潜水补给河水 |
甲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出现最大汛期的时间分别是( )
| A.冰雪融水 1、2月 | B.大气降水 7、8月 |
| C.地下水 7、8月 | D.大气降水 1、2月 |
图10中能正确反映安第斯山脉的形成的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