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 B.倡导平等 | C.讽刺贪淫 | D.推崇人性 |
《生死疲劳》是莫言的代表作,叙述了1950年以后中国农村近50年的变迁,小说以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为主人公,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小说正是通过是“各种动物”的眼睛(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由此,与该作品风格最为接近的是
A.《巴黎圣母院》 | B.《悲惨世界》 |
C.《堂吉诃德》 | D.《西风颂》 |
阅读下面1913—1925年俄国/苏俄/苏联的农业生产情况表
1913年 |
1920年 |
1925年 |
|
农业总产值(%) |
100 |
67 |
112 |
工业总产值(%) |
102.51 |
14.10 |
77.39 |
从上表可以看出
A. 两次世界大战对俄国和苏联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B. 十月革命为苏俄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 到1925年,苏俄工农业生产水平均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D. 新经济政策是推动苏俄(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在四次总统竞选中,拥护他的多数是南部白人、城市工人、移民、农民、黑人、广大处于下层的“被遗忘的人”。罗斯福执政期间,相对体现了这些选民利益的举措包括
A.改组、合并和取消了一些行政机构,改革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
B.制定社会保险法案、全国劳工关系法案等法规,巩固新政成果 |
C.复兴工业生产,加强国家管理,借鉴并发展计划经济体制 |
D.调整农业和工业、以工代赈、建立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
著名学者高全喜认为“光荣革命就是‘革命的反革命’——它在社会结构和价值取向的意义上,起到了革命的意义,同时却抑制了激进革命的发生”。据材料判断,“反革命”指
A.资产阶级向旧贵族妥协 | B.议会违背了人民的意愿 |
C.避免了再次暴力斗争的出现 | D.资产阶级政变更换国王 |
学者陈衡哲说:“在这个时期,雅典……今天甲先生垂头丧气下台去,乙先生扬眉吐气上台来,到了明天,又有什么丙先生来做民意代表,把乙先生赶走了。而将来丙先生以至于戊先生、己先生倒霉之后,已经被逐的甲先生及乙先生,又常常能重新回来,受民众的欢迎,做他们的新领袖。”下列与材料信息关系密切的是
A.伯利克里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 B.人文主义思想在雅典的产生 |
C.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雅典的民主政治生活 | D.雅典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