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某班同学在政治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一次以“我们身边的经济”为主题的社会调查。以下是同学的部分调查记录:
记录一:在一家工厂的围墙上写着“以质量求生存,向市场要效益”这几个大字。
记录二:在某公园里,有几位老人在谈论物价问题。其中一位老人说:“现在一定是出现通货膨胀了,因为我昨天买的一袋面粉比以前要贵好几块呢!”
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记录一、二的现象。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备注:①目前,美国城镇化率超过82%,德国城镇化率高达96%。②图表二中A表示第一产业,B表示第二产业,C表示第三产业。
材料二当前,世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改善城镇基础设施,推动乡村发展,但也出现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广东某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片面地认为城镇化就是大征地、大拆迁、造大城,走的是一条外延扩张式发展道路。这种以高消耗、高排放、高扩张为特征的粗放型城缜化发展模式,加大了资源供需压力和生态环境压力。在学习了十八大精神后,该市决定将“城镇化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很好地结合起来,实施名镇名村建设示范行动,走符合发展规律、具有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广东”。
材料三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古村落已经寥若晨星,还有不少成为“空心村”。为了保护好、利用好古村落,找回那种“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的诗意景象,“寻找广东十大最美古村落”活动在2012年已经启动,同时,要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古村落传承保护机制,深入挖掘古村落所蕴含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对古村落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
(1)概括材料一中图表一和图表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简要说明图表一和图表二的内在联系。
(2)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该市应如何走广东特色的城镇化之路,建设“美丽广东”。 (12分)
(3)结合材料三,运用“文化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有关知识,阐述传承保护古村落的依据。(10分)
( 26 分)国务院发布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吹响了海洋经济发展的步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规划》提出,弘扬海洋文化,充分挖握以涉海文物、遗址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和以海岛生活习俗、节日庆典等为特色的民俗文化;继续办好中国海洋文化节等海洋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各类媒介,广泛传播海洋文化;积极培育以海洋为主题的演艺、出版、动漫等文化创意产业。
(1)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分析《规划》中发展海洋文化所采取措施的合理性。(12 分)
材料二《规划》强调,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恨据不同地区和海域的自然资海禀赋、生态环境容量、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按照以陆促海、以海带陆、陆海统筹、人海和谙的原则,积极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海洋经济空间开发格局。结合落实国家关于沿海区城发展的部署,着力培育一批重要的海洋经济增长极。重点开发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广东横琴岛;合理开发近岸海岛,以保护为核心,集约利用近岸海岛资源,控制海岛及周边海城的开发规模和开发强度,扶持边远海岛发展,在强化保护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海岛发展特色产业。
(2)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优化海洋经济总体布局是如何遵循客现规律的。 (6分)
(3)结合材料二,分析《规划》内容运用了哪些矛盾分析的方法。
( 26 分)党的十八大审议通过胡锦铸同志代表第十七届央委员所的报告。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报告指出,要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
材料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的庄产承诺。报告提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报告强调,加紧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
(l)结合材料一,运用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有何政治意义。 (11分)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加以分析说明。 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从制度层面为国家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六历史上的交通运输主要靠水运、牲口,后来发展到公路、铁路,进入本世纪后,我国的高速铁路飞速发展。到2012年底,京津、武广、沪宁、京广等城际高铁相继开通运营,中国高速铁路网初具规模。今后还将以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为重点,建设城际高速铁路,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通过城际高速铁路将“四横”、“四纵”八条高速铁路连接起来。
材料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高速铁路与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是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突破”。强调高铁的发展要充分论证,合理并适度超前规划,正确处理好资金分配、城市建设、产业布局、人口与环境等诸多关系;要把好质量关,守好安全门,不能单一追求数量和速度;要着重于自主创新,同时也要继续加强与国际的合作。
(1)结合材料六说明我国为什么要重视高速铁路的发展?
(2)结合材料六和材料七,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分析我国发展高速铁路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历届五年规划的经济增长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目标”
注: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与此同时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未得到根本扭转,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区域间居民收入差距、行业间收入差距日趋明显。
(1)概括材料一所包含的经济信息。
材料二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共中央提出要优先强调效率;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政策;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强调,“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则更加注重公平”。“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十八大报告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这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检验,将有利于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对实践依赖性的相关知识,分析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过程。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从而为提高效率奠定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大力发展生产力,在不放松效率的前提下,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3)结合材料一、二、三,评析“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正确性。
材料四 2013年3月召开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共收到代表提出议案400多件,为近20年来数量最少,但总体质量较高,展现了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良好素质和依法履职能力。“改善民生”仍然成为代表提案最关注的问题,特别是“三农”、就业和社会保障等问题,成为代表议论的焦点。“为老百姓说话”继续成为许多人大代表恪守的一条重要原则。
(4)人大代表为什么要为老百姓说话?假如你是人大代表,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