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把那种大权授予我。”这主要说明
| A.罗斯福准备实行专制独裁 | B.罗斯福崇尚计划经济 |
| C.美国受危机打击特别严重 | D.罗斯福欲加强政府职能 |
下图是抗日战争某一战役示意图,与其相关的正确表述是
| A.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 |
| B.赢得了太原会战的胜利 |
| C.是中国战场由守转攻的转折点 |
| D.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下列是中国共产党两个时期的根据地分布示意图,这两个时期相比较,中国革命发生的变化有
革命中心的迁移
党中央领导核心的变化
③斗争手段的改变
④革命领导阶级的变化
|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故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之建设无希望,而中华民国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主义者及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此段文字引自一份宣言,其发表的时代是
|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
| B.国共对峙时期 |
| C.抗日战争时期 |
| D.解放战争时期 |
中国近代“民主诉求的重心,已从国体、政体等具体政治建制层面,转向民主政治内在精神的探讨。”这种转向始于
| A.“开眼看世界”的思潮 |
| B.戊戌变法 |
| C.辛亥革命 |
| D.新文化运动 |
1911年10月13日《申报》载:“余昨日方评□□革命党之泄事失机,而昨晚得□□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该报道中的□□应是
| A.南京 | B.广州 | C.武昌 | D.南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