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足量)在如下左图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右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
B. | 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
C. | 过程中瓶内物质总质量不断减少 |
D. | 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
下列相关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 |
分子不断运动 |
B |
酒精溶液是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
C |
一定量的气体受热体积膨胀 |
分子的体积变大 |
D |
氯化钠溶液能导电 |
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 | B.蜡烛受热熔化 | C.铁生锈 | D.铁铸成锅 |
为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是杂质),下列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 |
操作方法 |
A |
CO(CO2) |
通过装有足量碱石灰(NaOH和CaO)的干燥管 |
B |
NaNO3(Na2SO4) |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CuSO4溶液(硫酸) |
加入过量CuO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D |
NaOH溶液(Na2CO3溶液) |
加入适量的C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
下列各组稀溶液中,利用组内物质的相互反应,就能将各种物质鉴别出来的是
A.Na2CO3、H2SO4、HCl、KNO3 | B.NaNO3、MgCl2、KCl、Ba(OH)2 |
C.NaCl、Na2CO3、BaCl2、KCl | D.CuSO4、HCl、NaCl、NaOH |
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50℃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B>C
B.50℃时把50gA放入10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
其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2
C.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一般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D.将50℃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时,所得三种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