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控制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流入城市,缓解城市中粮食供求矛盾和城镇住房、交通、就医的压力,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户口登记条例》。伴随着户籍不同带来的城乡“同命不同价”、“同工不同酬”,不同地区户籍附带的教育、医疗、就业福利等户籍歧视现象的出现,人们认识到原有的户籍制度设计存在许多不足。有些专家提出应取消农业户口,统一登记城市户口,但福建、广东地区等试点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只改变“户籍标签”而不改变户口背后附带的利益差别,户籍改革将是一纸空谈。为了逐渐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人们对户籍改革的思考在不断深入。
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的知识,分析人们对我国户籍制度的认识过程。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我们要促进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公平发展,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推进医改,用中国式办法解决好这个世界性难题。此外,他还强调要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材料二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依法公开权力运行流程。权力清单制度要求政府将各部门权力范围确定下来,明确各自的责任义务,领导干部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权力是如何运作的,让人一目了然。
(1)请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中总理作上述强调的原因。
(2)联系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所学的有关知识,概括实行“权力清单”制度的意义。
城镇化是继工业化、市场化之后,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引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流动的不断加快、人口素质的不断提升,对我国政治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城镇化率、人口文盲率和每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 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这是摆在一些地方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有的地方政府缺乏长远考虑,盲目攀比和跟风冒进,提出过大的发展目标和城镇规划框架;有的地方政府把城镇化异化成了强征强拆的“圈地运动”,以不公平的补偿条件强制拆迁村民的房屋和宅基地。
(1)你从材料一中的图表解读到哪些信息?
(2)结合上图信息,分析城乡每位全国人大代表人口数的调整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
(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政府应如何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5号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务院总理在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经代表们分组认真审议,在3月17日的全体会议上得高票通过。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体现了什么道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山东省人民政府在2013年7月17日发布《山东省2013~2020年大气污染防治规划》。《规则》提出,到2020年,山东空气质量将比2010年改善50%左右。按照规划,2020年以后,工业企业排污的要求不再根据行业划分,高污染行业的排放特权将被取消,将以人民群众应当享受的基本空气质量界定周边污染源的排放标准。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省政府重视改善空气质量的原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当前全国各地旅游经济十分火热,如何开发我县旅游资源,全面提升我县旅游工作管理水平,打造旅游强县。微山县人民政府公开征求社会意见,人民群众踊跃建言献策。
(1)人民群众为县政府提供决策建议,会通过哪些方式?
(2)公民参与政府决策有何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