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表示的是某同学通过实验得出的H2O2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关系图,图2是实验过程中的一个装置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AB段说明反应速率大小主要与 有关,对应图2中的实验装置如何设计 。
(2)如果图2装置中放入的是经高温处理过的土豆片,实验现象是 ,原因是 。
(3)实验过程中温度、pH等保持不变,形成曲线a与曲线b差异的可能原因是 ;将图2装置中含有新鲜土豆片的烧瓶分别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中,定时记录不同温度条件下产生的气体量,绘制出的温度对H2O2酶酶促反应速率影响的曲线图不够科学,其原因是 。
(4)曲线b在B点后反应速率不再增加的原因是 ,曲线C形成的可能原因是 。
自然界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分布很广,是人类在发酵中常用的菌种。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酵母菌是___________(填“原核”或“真核”)生物,繁殖时,主要进行________呼吸,其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两种方式以葡萄糖为原料利用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甲发酵罐中保留一定量的氧气,乙发酵罐中没有氧气,其余条件均相同且适宜。实验过程中每隔1 h分别测定一次两发酵罐中氧气和酒精的物质的量,记录数据并绘成下图所示的坐标图。
①在实验结束时甲、乙两发酵罐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量之比为__________。
②要鉴别发酵罐中是否有酒精产生需用_____________试剂,若有酒精,则发酵罐中液体的颜色变为____________。
③由甲、乙发酵罐中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要提高酒精的产量需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通过对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研究,获得下图所示的囊泡膜与靶膜的融合过程,图中的物质GTP具有与ATP相似的生理功能。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囊泡是由单层膜包裹的膜性结构,其结构特点是 ___ 。囊泡膜与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共同构成细胞的 ______ 系统。
(2)由图可知,只有当囊泡上的 与靶膜上的相应受体(T-SNARE蛋白)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后,囊泡和靶膜才能融合,由此说明这样的膜融合过程具有_______________性,且需要GTP提供_____________。
(3)浆细胞在分泌抗体的过程中,与囊泡运输直接有关的细胞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人体细胞可发生图示过程的是 (填序号)。
①红细胞②造血干细胞③胰岛细胞④唾液腺细胞
某科研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乳酸菌、烟草花叶病毒等样品,在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后忘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
(1)含有水、DNA、RNA、糖原及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___。
(2)只有蛋白质和DNA的成分的生物是 ,细胞中与其具有相同组成的物质是 。
(3)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糖类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化合物)等成分的生物是 。
(4)与核糖体的化学组成相同的生物是 。
(5)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 。
(6)从分析可以看出,以上生物中除(4)所指生物外,都含有 和 两种成分,说明它们在生物组成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图甲为一个长期处于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表乙是对图甲中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的能量流动情况调查结果;图丙是该生态系统中人类对物质与能量的利用情况部分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来源有三个,分别是动植物的呼吸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图甲中的“→”仅表示二氧化碳的流动方向,则不会存在的过程有____________(填数字)。
(2)若图甲表示碳循环示意图,则D指的是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①过程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
(3)表乙中的Pg表示同化作用固定的总能量,Pn表示生物体内储存的能量,则R表示的生物学含义是______,每平方米每年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102 kJ.m-2.a-1
(4)图丙若添上____________可以构成群落,再添上____________可以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
(5)图丙表示人类在草原上放养牲畜的目的是调整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关系。
如图所示为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流经图中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填字母),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的能量。
(2)蚕同化的能量D=_________(填字母),正常情况下D/C的比值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给鱼食用,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_____营养级所含的能量,蚕沙中的碳元素只能以_______形式流向鱼。
(3)人工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___________。
(4)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______(是、否)能在物质和能量上自给自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