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大家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
| A.火车 | B.电车 | C.电报 | D.电话 |
下表为1854年美国国会议案表决情况,该表主要反映了
| A.两党分歧日趋扩大 | B.两党代表的利益集团不同 |
| C.共和党是国会多数党 | D.两党对峙的格局尚未形成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在一个国家里,总是有一些人以出身、财富或荣誉著称。不过,如果他们和平民混杂在一起,并且和其他的人一样只有一个投票权,公共的自由将成为对他们的奴役,而且他们不会有保卫这种自由的任何兴趣,因为大多数的决议将会是和他们作对的。”英国君主立宪政体体现了上述思想的是
| A.国王处于“虚君”地位 | B.议会下院多数党控制政权 |
| C.议会分设上院和下院 | D.形成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 |
著名学者陈国刚在《民主的审判》一文中说:“有人说,苏格拉底死于民主的暴政。……但在解读苏格拉底之死这一事件时,我却宁愿断言,苏格拉底之死不是民主之过,至少不是民主一己之过,苏格拉底死于雅典的司法,死于披着民主外衣的雅典司法。”作者认为杀死苏格拉底的真正“凶手”是
| A.直接民主政治制度 | B.公民多数人的暴政 |
| C.决策失误的公民大会 | D.不公正的司法制度 |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乎之政教有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 黄宗羲这段话的主要意图是
| A.主张推行郡国并行制度 | B.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 |
| C.深刻揭露君主专制的弊端 | D.设方镇以克服郡县制度的弊端 |
《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天子之命)”。这体现了唐代
| A.政治制度的民主进步性 | B.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尖锐 |
| C.统治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 D.皇权独尊地位有所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