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水湘水,又成离别。绝缴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
| A.1912-1919年 | B.1920-1926年 |
| C.1927-1936年 | D.1937-1945年 |
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 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 |
| B.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 |
| C.加尔文教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
| D.加尔文严厉排除异己 |
(宋仁宗景祐元年五月)程琳上疏,论:“兵在精不在多,河北、陕西军储数匮,而招募不已。其住
营一兵之费,可给屯驻三兵。昔养万兵者,今三万矣。……天地生财有限,而用无纪极,此国用所以日绌(短缺)
也。”对此材料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程琳建议减少军队员额 |
| B.程琳认为国用日绌的原因是冗兵、冗官、冗费 |
| C.程琳认为过量的兵员虚耗了国库储备 |
| D.程琳认为北宋军事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弊端 |
王安石变法所触及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
| B.封建国家和大地主阶级的矛盾 |
|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 D.官僚地主和中小地主的矛盾 |
北宋形成的“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 A.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
| B.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
|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
|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
改革中心环节是
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
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