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①基本仍属小农经济 ②家庭手工业发展 ③商品经济发展 ④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材料表明清初()
| A.儒家思想正统地位动摇 |
| B.市民阶层文化心理的新需求 |
| C.读书入仕不再是文人的人生追求 |
| D.思想文化控制逐步松弛 |
《晋书》记载西晋文学家王沈“少有俊才,出于寒素,……为时豪所抑”,升官无望,感叹生不逢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世卿世禄制的盛行 | B.九品官人法的弊端 |
| C.王沈缺乏治国才能 | D.科举制度没有推广 |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 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
| 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 D.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
|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
|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
|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
明人朱国桢在《皇明大政记》称,“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易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更拟;再不符意,谯让随之矣。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这反映出明代内阁()
| A.继承了之前宰相的全部职责 |
| B.上升为中央一级的行政中枢 |
| C.辅助皇帝处理国家军政大事 |
| D.获得了“票拟”等决策大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