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6 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到:“中国向来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了。今日关于中国……的报告,与 500 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叙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由此材料我们知道亚当·斯密认为中国经济停滞的根源是( )
A.农耕经济的落后 | B.西方国家的侵略 |
C.人口压力的承重 | D.封建专制制度的束缚 |
《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 )
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 | 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 |
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 | 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 |
中国古代地方官制的演变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废除分封制度,建立郡县以后,秦朝()
A.郡县长官直接由皇帝任免 | B.贵族不得担任地方行政长官 |
C.家族势力在地方绝迹 | D.县以下不设立基层组织 |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指的是( )
A.分封制和郡县制 | B.宗法制和分封制 |
C.宗法制和郡县制 | D.宗法制和行省制 |
从西周至秦朝政治制度的演变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封现象至此不复出现 |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 |
C.地方对中央威胁已经消除 |
D.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 |
历史学家钱穆形容分封制为:“鲁、齐诸国皆伸展东移,……。周人(都城在镐京)从东北、东南张其两长臂,怀抱殷宋(宋国为殷族遗民之国)。”其主要含义是
A.西周疆域向南北方向扩大 |
B.镐京与宋成为两大政治中心 |
C.西周重视对殷商遗民的防范 |
D.突出鲁、齐在诸侯国中的政治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