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
下列对研究古巴比伦王国历史最具史料价值的是
A.《吉尔伽美什》 | B.《汉穆拉比法典》 |
C.《摩诃婆罗多》 | D.《经藏律藏论藏》 |
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A.先秦时期 | B.唐宋时期 |
C.明清时期 | D.秦汉时期 |
在当今国内外学术界,“全球化”和“美国化”是频繁出现的两个词汇。全球化进程在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之后就业已开始,但这一非常流行的术语见诸文字则是近几十年之事。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对“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的回答是“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以下各项表述认识正确的是
A.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
B.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 |
C.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
D.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 |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马歇尔计划 |
B.布雷顿森林体系 |
C.关贸总协定 |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右边漫画构图为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和丘吉尔,在他们身后高举的带有镣铐的巨手是苏联的象征。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出现在
A.德国突袭波兰后 |
B.《租借法案》通过后 |
C.阿拉曼战役后 |
D.斯大林格勒战役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