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回答小题
不经风雨,怎见彩虹(考场作文)
①孟鸿寿,自幼患了软骨病,身长腿短,投特别大,脚小而纤细,走起路来很艰难。但他下定决心苦学三年,终于成为独树一帜的名丑。是挫折与艰辛使他功垂名就。
②电灯的发明,是发明大师爱迪生经历了上千次失败才发明成功的。上千次失败充满了他对广明的渴望,也促使他将失败转化为动力,从而将光明带给人类。
③袁隆平,当他还是一名乡村教师的时候,便对权威发起了挑战,他不再迷信权威,他要为广大的农民兄弟干出自己的一番伟业。凭着自己的一腔热情,他成为了“杂交水稻之父”,成为了救饥救贫的人间天使。
④我不能说挫折就是走向成功的唯一条件,但我要说,如果没有挫折作为动力,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⑤江淹才思敏捷,妙笔生花,但终究还是“江朗才尽”;方仲永智慧过人,五岁就能“指物作诗立就”,但最终却“泯然众人矣”。
⑥绚丽的彩虹,成功的果实,决不会青睐那些整日碌碌无为的人。
⑦如果没有居里夫人夜以继日的研究就没有镭的发现;如果没有阿炳的苦心拉奏,就没有那如泣如诉,哀婉动人的《二泉映月》;如果没有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的潜心研究,就没有“神七”、“神八”的升天、祖国的辉煌。我们要以勤劳为色彩,绘出我们人生美丽的彩虹。经历了风雨,也许我们才会抛弃高不可攀的幻想,才会忘记那不堪回首的沧桑,才会走出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迷茫。经历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① 的超然;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② 的自信;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③ 的傲骨;经历风雨,我们才能拥有④ 的洒脱。
⑧这些都使我们明白了“不经历风雨,怎见彩虹”的真理。
⑨不经风雨,怎见彩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开篇用多个事例引出中心论点“没有经历风雨的洗礼,要想取得成功恐怕是不可能的”。 |
B.第⑥段在文中可以删去,因为本文论述的是挫折、风雨与成功的关系,本段内容与此中心无关。 |
C.文中采用了对比论证,用多个事例组成排比句展开论述,使论证更有气势。 |
D.本文论述到第⑧段就已经很完整了,但第⑨段不能删去,它用反问句结尾,既呼应了标题,呼应了中心论点,又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发人深思。 |
将下面四句引用的古诗词合理填入文章的画线处,正确顺序是
A.“众人皆醉我独醒” |
B.“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能开心颜” |
D.“风景这边独好” |
阅读《天上的那件事》,完成下列各题。(共15分)
天上的那件事
①对老北京来说,有两缕声音最让人魂牵梦萦:鸽哨与空竹。
②安静的年代,无论串胡同,还是伫立庭院,只要稍留神,耳朵里就会飘入它们。二者的音色又近乎姊妹:嗡嗡嘤嘤,如梦如幻,清越绵长……不同的是,一个在高处疾掠,一个于低空回荡。尤其鸽哨,乃皇城根最大牌的嗓子。鸽哨声声的年代,几乎每条胡同上空都有两三盘鸽子在飞,悦耳的哨声,时宏时细,忽远忽近,亦低亦昂,倏疾倏徐,它是北京的情趣,不知多少次把人的目光引向遥空……
③应该说,正是鸽和哨,排遣了天空的寂寞。
④如今没有了鸽哨,没有了这动静,京城的空气便仿佛睡着了,丢了魂儿……北京的鸽哨难觅了,大家很少再集体仰望什么。天上的那件事——那件最美妙的事,那些溜冰似的、滑着弧线的翅膀,那群雨点般的精灵,不见了。天寂寞了,云枯瘦了。即使晴空,因没有了翅膀和音符,也像白痴。
⑤奥运前夕,北京广播电台灌了一张CD《听,北京的声音,2008秒》。 雕刻市井之声,描画古都音容,这是个很童话的创意。据说最费周折的是录鸽哨。起初难觅养鸽人,他们仿佛蒸发了,不知被高楼大厦撵到了何处。总算找到了一户,但环境太嘈杂,车水马龙,根本没法录。末了,幸运地遇上了酷爱驯鸽并擅长配哨的郑氏兄弟,可谁知又遇上了大麻烦:附近住着位高官,嫌闹腾,不让鸽子带哨上天……
⑥我最早对鸽哨的印象来自电影,尤其在以北京、西安为背景的片子中,它几乎是故事开场的第一声,又总和钟鼓楼、四合院配一起。想必在导演看来,鸽哨亦是生活空间的必需元素吧。可令人遗憾的是,后来我才知道,影视里的鸽哨,其实是音效合成的,或者是口技。⑦视畜鸽听哨为至爱的王世襄① 老人曾言一笑话,说他看央视某节目片头:“升国旗,多么庄严,接着是壮丽山河、长城。随后从老远飞过来鸽子,等近了一看,啊,怎么是那种叫‘落地王’的西洋肉鸽啊!”
⑧老人钟爱的是中华观赏鸽。原来,担负鸽阵和佩哨任务的并非普通鸽子,而是观赏鸽。然而如今广场鸽、庆典鸽和媒体画面中的鸽子,多是无飞翔天赋的肉鸽,在养鸽人眼里,属“盘”不起来的阿斗,只能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⑨年已九旬的世襄先生寄望北京奥运会上腾空而起的是中华观赏鸽,他亲书《关于奥运会放飞观赏鸽的献议》正式呈交奥组委。谁都明白,老人想借奥运东风,托一把摇摇欲坠的鸽文化。然而,奥运开幕那夜,老人未能如愿——该放鸽了,“鸟巢”里升起的竟然不是翅膀,而是少女的纤纤玉手和声光烟幕……那晚,我为老人黯然神伤。
⑩在京这些年,我只在东城和高碑店几片拆剩的平房区邂逅过鸽阵。不过,大概一两盘的样子,飞得吃力,有些恍惚,很难配得上“翱翔”一词。这也怪不得它们,到处高楼大厦,犹如在石林中穿梭,怎敢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其实,我不希望它们飞得更高、更远。背景的楼如雨后春笋,起得太快、太突兀,在空中找稳定的地标是件难事,鸽子会迷路的。
⑪翅膀在流浪,有翅膀的人被放逐。
⑫如今,谁是天空的主人?尘埃、噪音、尾气、高楼、机翼?
⑬城市的飞鸟时代,真的落幕了?
⑭除了那件事,还有什么能让人突然驻足,对着天空久久着迷?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从生活中停下,养成仰望的习惯?
⑮没了那件事,我们会不会变成一群只顾低头觅食、左刨右挖,在地上找东西的动物?⑯什么时候,京城的天上能随处可见鸽哨编队呢?
(作者王开岭,原文有删改)
【注】①王世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文物专家、学者、文物鉴赏家、收藏家,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曾编著《北京鸽哨》《明代鸽经·清宫鸽谱》等书。
|
|
|
|
|
阅读全文,简要说出本文围绕“鸽哨”行文的思路。(每空须有“鸽哨”二字)(4分)
乌篷摇梦到春江叶文玲
①四年前,在青海戈壁滩竟日奔波时,被辉煌如火的大沙漠灼花了眼睛的我,曾经大
发奇想:假如让富春江泻到这儿来,那该多好!
②那时,我并没见过富春江,却千百次做过有关她的梦。郁达夫“屋住兰江梦亦香”的诗文和叶浅予墨韵淋漓的画卷,早把我对富春江的梦幻濡染得又浓又甜,那绿沉沉的甜梦中,总是悠荡着乡思绵绵的乌篷船。
③我终于圆了梦。回归浙江仅两年,我已两次遂了与她亲近的心愿。一是去岁金秋,一在今年暮春,两次均作陪客,陪文朋艺友遨游。一棹轻波碧水路,兴致格外高昂,只觉得不枉我作悬肠念的富春江,比梦中更俏更娇美。
④两次遨游,都是旱路走,水路归。这行程颇使人得其佳妙:因为,当你迂回山间行行复行行不胜引颈张耳之苦时,突然,一条银练素带在前方闪闪烁烁起来,你兀的眼前一亮,倍觉这碧波粼粼一江水的鲜活可爱;待盼到归程荡舟起桨开始真正的春江游时,这漾波漫流的大水,更令你陶然如醉,神魂飞扬,彼时,你纵有千种愁思万般忧,也将全部消溶在这一江碧玉里。
⑤我始想,富春江的俏,恐怕全在于江流的曲折多姿。从她与新安江、兰江的汇合处下行,越见委婉袅娜;行过淹没在水中的乌石滩,行至流急涡回的七里泷,(A)富春江裙裾一闪,又闪出个江中之江葫芦湾。葫芦湾委实别致有趣,湾形毕肖一只毛茸茸嫩生生的青葫芦,壁立湾畔的奇岩崛石,似乎触手可及,掩映在老树青藤中的村居农舍,更添无限野趣。小船悄悄儿荡进湾来,船上人无不惊殊,若再到那流泻百尺飞珠迸玉的葫芦瀑下溅一溅,定会溅得你满身惬意。
⑥我还想,富春江的娇,也在于她的色泽,无怪她有第二漓江之称。那江水,真是澄于湖海碧于天,活脱脱是天神地母拣尽翡翠绿玉铺就的。行在江上望两岸,只见千嶂染翠,峰峰岭岭尽都浓浓淡淡的绿进去;立在船头看江心,只觉水底天上的云絮,一朵朵一团团,俱是深深浅浅的绿出来,真难说是山染绿了江,还是江浸绿了山,无怪朋友们相视叹曰:(B)喔,一到富春江,眼瞳都是绿的!
⑦我再想,富春江的美,更在于她无与伦比的静。由于电站的建成,益发使江水浪敛波平,所以,她虽还是千重涧水汇清流,但那汇和流,仿佛都是在水底暗处悄悄儿进行的,几十里水面竟没弄出丁点儿惊涛骇浪,“临流鼓棹,帆飞若驰”的光景已不复见,那或顺流或逆水的千舟百舸,亦如动画一般悠悠来去,舒泰、自在极了。“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亲。”在轰轰闹闹的现代生活中,烦躁了城市的嚣音后,人们自然格外钟爱富春江这千金难买的幽静。
⑧奇山异水的富春江,钟灵毓秀,风物独绝,而七里泷碑文荟萃的严子陵钓鱼台,尤能展现她扬古启今的魅力。
⑨我又想,古往今来的人对严子陵如此仰慕,大概并不在乎已成百丈悬崖的钓台当年是否真能垂钓,而是敬崇这位先贤不慕富贵不媚皇亲的傲世风骨。试想,几请不出山宁作垂钓翁的归隐客,倘使活至今日,恐怕更要与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开后门发横财之类歪风邪道绝缘;而这位敢把脚搁在刘秀肚子上午睡的严光先生和喝了高粱酒“见了皇帝不磕头”的山东好汉们的神魂,又是何等的相通相似!
⑩哦,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11丰哉,富春江,乌篷摇梦梦越酣,惟愿年年得相见。作者已经两次游览了富春江,为什么还会“梦到春江”?
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作者在富春江的所想。
(1)我始想:
(2)我还想:
(3)我再想:
(4)我又想:文中第⑥段写富春江的水,
与其最相配的是()
A.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
C.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
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任选一句。)
我选()句:请说说下面一句话的含义。
钓台不仅是一处风景点,更是历史老人垂落在江边的一只巨手,千年百载,以其
特殊的臂力,撩拨着人们心头的重重波澜。
善待挫折
①漫漫人生,茫茫人海,生活道路上无不充满坎坷。如生活困难,高考落榜,升职无望,体质不佳,办事受阻,无端受控等等。不管你喜欢不喜欢,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挫折随时都可能降临。
②应该怎样看待挫折,怎样去面对挫折呢?
③历史上许许多多仁人志士在与挫折斗争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名著《史记》 。音乐家贝多芬,一生遭遇的挫折是难以形容的。他17岁失去母亲,26岁耳聋,接着又陷入了失恋的痛苦之中。对一个音乐家来说,这打击是多么的大啊! 可贝多芬不消沉, 不气馁,他在一封信中写道:“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他始终顽强地生活,艰难地创作,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④挫折虽给人带来痛苦,但它往往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激发人的斗志;可以使人学会思考,调整行动,以更佳的方式去实现自己的目的,成就辉煌的事业。科学家贝佛里奇说:“人们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处于逆境的情况下做出的。”可以说,挫折是造就人才的一种特殊环境。
⑤当然,挫折并不能自发地造就人才,也不是所有经历挫折的人都能有所作为。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只有抱着崇高的生活目的,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并自觉地在挫折中磨练,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追求的人,才有希望成为生活的强者。
( 有删改 ) 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采用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好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文章第⑤段加点的“绊脚石” 和“垫脚石”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分)
答: 绊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垫脚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所论述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请针对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 (2分 )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在形成的“垃圾新大陆”
①如果哥伦布在今天带着3条快帆船从西班牙帕洛斯出发,穿越大西洋,想必不会在美洲海岸停下来,因为他在500多年前已经发现了这个大陆。他将穿过巴拿马运河,寻找最初的目的地印度。但是,他将无法顺利抵达印度,因为在半路上他会遇到一个新大陆——“太平洋垃圾大板块”。
②在夏威夷海岸与北美洲海岸之间出现了一块由漂浮的垃圾聚集而成的“太平洋大板块”。绿色和平组织提供的数据显示,现在太平洋的这一水域每平方千米海面就有330万件大大小小的垃圾。新大陆的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超过了欧洲大陆总面积的1/3。如果将这个新大陆和我国的省份面积进行比较的话,那么它几乎相当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而且其增长速度相当惊人,在刚刚过去的10年里,它的面积增长了1倍,已蔓延到140万平方千米的海域,聚集了超过700万吨的垃圾。而从现在起到2030年,这一板块的面积还可能增加9倍。
③在地球的这一地区,顺时针流动的海水形成了一个可让塑料垃圾飞旋的永不停歇的强大漩涡。数年来,北太平洋亚热带涡流将来自海岸或船队的塑料垃圾聚集起来,卷入漩涡,再通过向心力将它们逐渐带到涡流中心——一个面积为343万平方千米低动能区域。据统计,这片水域中的塑料垃圾与浮游生物的比例已为6:1。这样的比例令人非常担忧,特别是这还仅仅是浮在水面的垃圾:在这一水域的主要部分,塑料垃圾的厚度可达30米。
④全世界每年大约就会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仅有一小部分能够得到循环再利用。大部分废弃的塑料垃圾去了哪里?在废弃的塑料垃圾中,多数都被掩埋了,但还有一部分则“选择”了大海作为“最后的归宿”。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等等,都是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而我们在街边见到的某个塑料瓶、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这些都可能是海洋垃圾的间接来源。每当下雨,尤其是在暴雨冲刷后,各种各样的垃圾从四处进入雨水排水道或者河流中,最终抵达海洋。塑料的持久耐用,原本是其得以广泛应用的招牌特性,但反过来,当塑料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却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⑤由于我们使用的大多数塑料制品并不能在自然环境中直接降解,如果不加干预,其平均寿命会超过500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会分解成越来越小的碎块,而分子结构却没有任何改变。这些“塑料沙子”表面上看起来与海洋动物的食物极为相似,一旦被吞食将无法消化、难以排泄,最终将导致鱼类和海鸟因营养不良而死亡。另外,这些塑料颗粒还能像海绵一样吸附高于正常含量数百万倍的毒素,其连锁反应可通过食物链扩大并传至人类。投入海洋的东西会进入动物体内,最终在我们的餐桌上出现。
⑥今年8月,一支由各国科学家和志愿者组成的探险队伍,启程前往这个“垃圾大陆”进行考察,他们想要搞清楚这个“新大陆”的成因,希望可以想出一个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如果我们仍旧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这并非危言耸听。请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合的一项是:()
A.“垃圾新大陆”的面积等于西藏、新疆、四川和宁夏四省面积的总和。 |
B.全世界每年制造出近亿吨塑料,其中![]() |
C.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泛滥成灾时,它的“顽固不化”成了海洋挥之不去的梦魇。 |
D.海洋垃圾的直接来源有海滩垃圾、捕鱼船丢弃物和工厂排放出来的工业废物。 |
阅读第⑥段的画线句子,作者认为,如果人类坐视不理,“辽阔的海洋终将会被人类的垃圾所填满”,作者说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
答:
阅读《创造发明,你也行》,完成下列各题(共7分)
创新发明,你也行!
蒋建科
①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需要破解的技术难题都存在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中,很多人身上都隐藏着创造的潜质。只要处处留心,多动脑筋,刻苦钻研,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照样能在创新发明中大显身手。
②【甲】被誉为“光明之父”和“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一生完成了我们至今仍在使用的白炽灯、电影放映机等两千多项创造发明,拥有1000多项发明专利权,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这位大发明家只上了3个月的小学。被恩格斯称作“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的“珍妮纺织机”,其发明者哈格里沃斯原本是英国一个普通工人。一天,他不小心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无意中发现原来水平放置的纺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他从中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吗?经过无数次尝试,他终于制造出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比旧的纺织机效率提高了几十倍。
③【乙】内蒙古工人王俊斗醉心发明创造几十年,发明了80多项专利技术,其中22项获得国家专利,还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山西农民王衡曾目睹一次惊心动魄的矿井水害抢险,看到一火车皮的大豆被倒入矿井时,深知种粮艰辛的他非常痛心,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发明了地下工程水害防治新技术,在国内1000多项工程中得到应用,成为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获得者。【丙】
④“小人物”成就大事业,小项目孕育大创新。20世纪中后期,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中,有75%来自不为人们所关注的小项目。人们司空见惯的拉链,怎么看都不起眼,却在美国《世界科学》杂志1986年评选出的“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10项发明”中,位居榜首。
⑤当然,与那些拥有专业技术职称、专门实验设备和国家支持经费的科技人员相比,普通人的发明创新之路无疑更为坎坷,需要克服常人难以忍受的挫折和艰辛。
⑥建设创新型国家,既需要一大批专门的科技人员,更离不开亿万普通人的热情参与。创新发明,你也行!小人物如何才能创新发明?
答:.简要分析③④段中分别列举王俊斗的例子和美国基础研究的重大科学成就数据各有什么作用?
答:根据文意,将下面三句话分别填入文中【甲】【乙】【丙】处。(只填序号)
①据了解,目前全国像王俊斗这样的民间发明人有100多万,我国的专利有65%来自民间发明人。
②在人类的科技发展史上,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③在我国,类似的成功范例也不在少数。
答:【甲】处应填【乙】处应填【丙】处应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