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实验时,先适当垫高木板,然后由静止释放小车,小车在橡皮条弹力的作用下被弹出,沿木板滑行。小车滑行过程中通过打点计器的纸带,记录其运动规律.观察发现纸带前面部分点迹疏密不匀,后面部分点迹均匀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适当垫高木板是为了_____ ______
(2)在用做“探究功与速度关系”的实验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 _____。
A.通过控制橡皮筋的伸长量不变,改变橡皮筋条数来分析拉力做功的数值 |
B.通过改变橡皮筋的长度来改变拉力做功的数值 |
C.实验过程中木板适当垫高就行,没有必要反复调整 |
D.通过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来测定小车加速过程中获得的平均速度即可. |
(3)实验结束后利用所得的数据,画出的正确图像应该是图中的图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使质量为m=200 g的重物自由下落,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选取一条符合实验要求的纸带如图所示。O为纸带下落的起始点,A、B、C为纸带上选取的三个连续点。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T=0.02 s打一个点,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9.8 m/s2,那么
(1)计算B点瞬时速度时,甲同学用v=2gsOB,乙同学用vB=
。其中所选择方法正确的是____(选填“甲”或“乙”)同学。
(2)同学丙想根据纸带上的测量数据进一步计算重物和纸带下落过程中所受的阻力,为此他计算出纸带下落的加速度为______ m/s2,从而计算出阻力Ff=______ N。
(3)若同学丁不慎将上述纸带从OA之间扯断,他仅利用A点之后的纸带能否实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目的?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
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单色光的波长”实验中,某同学准备的实验仪器包括以下元件:
A.白炽灯; | B.单缝; |
C.毛玻璃屏; | D.双缝; |
E.遮光筒;F.红色滤光片;
G.凸透镜(其中双缝和光屏连在遮光筒上)
(1) 把以上元件安装在光具座上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EC
(2) 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对齐,并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10等分的游标卡尺位置如图甲所示,其读数为mm,继续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7条亮纹中心对齐,此时游标卡尺位置如图乙所示,其读数为mm。
(3) 若已知双缝间距为0.2m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为70.00cm,则所测红光波长为。
如图所示,某种折射率较大的透光物质制成直角三棱镜ABC,在垂直于AC面的直线MN上插两枚大头针P1、P2,在AB面的左侧通过棱镜观察大头针P1、P2的像,调整视线方向,直到P1的像被P2的像挡住,再在观察的这一侧先后插上两枚大头针P3、P4,使P3挡住P1、P2的像,P4挡住P3和P1、P2的像,记下P3、P4和三棱镜的位置,移去大头针和三棱镜,过P3、P4作直线与AB面交于D,量出该直线与AB面的夹角为45°,则:
(1)请做出光路图;(2)透光物质的折射率n =。
在“研究单摆周期和摆长的关系”实验中:
实验时,如甲图所示,让摆球在垂直纸面的平面内摆动,为了将人工记录振动次数改为自动记录振动次数,在摆球运动最低点的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一激光光源与光敏电阻与某一自动记录仪相连,该仪器显示的光敏电阻阻值R随时间t变化图线如图乙所示,则该单摆的振动周期为。若保持悬点到小球顶点的绳长不变,改用直径是原小球直径2倍的另一小球进行实验,则该单摆的周期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图乙中的△t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图甲所示是某同学探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的实验装置,他将光电门固定在水平轨道上的B点,用不同重物通过细线拉同一小车,每次小车都从同一位置A由静止释放.
①若用游标卡尺测出遮光条的宽度d如图乙所示,则d=cm;实验时将小车从图示位置由静止释放,由数字计时器读出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2.0×10-2s,则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为m/s;
②实验中可近似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与重物重力大小相等,则重物的质量m与小车的质量M间应满足的关系为;
③测出多组重物的质量m和对应遮光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并算出相应小车经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通过描点作出线性图象,研究小车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处理数据时应作出(选填“v-m”或“v2-m”)图象。